最新热点
2014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2014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 现场速记
分类:最新热点 2014/12/16 11:37
【摘要】:王继祥:请会场外的代表和会场当中还没有就坐的代表赶快就坐,我们今天上午的大会马上开始。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会议时间:2014年12月6日

  会议地点:北京金霖酒店

  会议主题:发展与视野·远见与未来

  主办单位:《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会议合影)

  (上午)

  王继祥:请会场外的代表和会场当中还没有就坐的代表赶快就坐,我们今天上午的大会马上开始。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现在我宣布,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发展大会,现在开幕。

  首先,我介绍与会的嘉宾,我们这次大会荣幸的请到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先生,大家欢迎。蔡会长是我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管物流技术装备的会长,我们也有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商经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APEC电商委主任委员,也是我们著名物流专家和经济专家荆林波教授,我们有请到了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先生,同时也是我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协会的副会长。我们除了邀请到了这些嘉宾以外,我们物流装备领域里面的老总和知名专家也参加了我们的大会,尤其是我们领域里面德高望重的吴清一教授也亲临大会,大家鼓掌欢迎。

  关于我们物流装备领域里面的老总,大家很熟,也都互相的认识,我不一一介绍了。现在我们进入到大会的正式致辞阶段。

  首先有请中国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先生给大会做致辞,大家欢迎。

  蔡进:尊敬的吴教授,尊敬的汪所长,荆院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论坛。特别是非常荣幸的能够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祝我们的论坛能够圆满成功。

  我看了今天的论坛主题叫做“发展与视野,远见与未来”。我觉得这个主题非常好,确实是在现代物流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过程中间,确实要有一种未来发展的视野去审视,去探索中国物流的发展,探索物流技术装备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格局。所以说这个主题确实是定位定得非常好,非常的及时。

  至于说物流的发展,应该说在转型升级的这么一个大背景下,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者是说,可以说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进入到了一个物流发展的阶段。转型升级实现速度向效益和质量的提升过程中我觉得是离不开物流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物流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效益和质量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所以说效益也好,质量也好,都是通过物流水平的提高来实现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说现代物流的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我觉得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确实进入到一个物流大发展的新时代。那么怎么样去发展,我觉得在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中间,实际上离不开两个领域。一个是管理水平的创新和提高,一个是我们物流装备技术的创新和提高。刚才我们在休息室和吴教授在探讨,我非常同意吴教授的观点,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实际上最终还是要通过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去实现,我非常同意这么一个观点。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的物流新发展,实际上是进入到我们这个物流装备技术新的发展的阶段。

  比较现实的说,你的物流方案设计得再好,你的物流平台规模再大,最终你要实现物流,还是要靠我们的装备技术。所以说从这个高度来讲,装备技术是整个物流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我们按照今天的大会主题来讲,我们怎么样用一种发展的视野去看待我们当前物流装备技术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基本趋势,我个人考虑应该把握这么几点,一个是对未来物流装备技术发展的根本方向,或者是说我们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格局要有一个把握。为了参加这次会议,我前两天也在网上查了查物流装备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我觉得在查的过程中,还是有相当的一些文章,相当的一些学者在讨论未来物流装备技术的市场规模。现在物流在发展,所以说这个方面,从未来的这个视野来看,恐怕要对装备技术发展的阶段,要有一个趋势性,战略性的判断。

  我觉得无论从企业家的角度,还是从我们这个行业角度,要在规模和水平中间做一个判断,我个人来看,物流装备技术的规模扩张,有空间,但是空间有限,或者是说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来讲,物流装备技术未来的发展,他的着眼点恐怕不是规模,而是要提高整个装备技术的水平。这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也是整个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对我们物流装备技术的要求。

  当然规模也还是有,我们也做这个物流统计,今年全年下来的话,我估计整个物流的规模还是会增长8.5%左右,还是说快于GDP的,但是毕竟还是有限。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对物流装备技术的要求不仅仅是规模,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我们的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水平。

  所以说我觉得未来的视野来看,我们的物流装备技术应该是进入到了一个高端发展的阶段。进入到一个上水平的阶段,这是我一个个人的看法。

  第二个方面,从未来的视野来看,我觉得还要把握发展物流装备技术的根本目的,我觉得要从三个层面去把握。在转型经济过程中,现代物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果发展物流装备技术,一个目的,就是说从宏观的层面上来看,就是要推进整个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通过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来推进整个社会经济的高效率低成本,这恐怕是我们转型经济的一个归属点,这一点也是我们物流装备技术行业中的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而不仅仅是说这个行业发展多少,企业盈利多少还不仅仅是这个。只有立足在这么一个使命,才能看清未来装备技术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的话从行业层面来看,我说的行业层面不仅仅是物流行业,是整个社会经济行业层面来看,它对物流经济发展的目的或者是目标来看,就是要通过我们广泛的应用物流装备技术,或者是说通过物流装备技术来推动整个行业的融合。推动这个行业的整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流程的优化,构建整个行业的供应链的这么一个管理模式。提高它的整个物流管理的水平。我觉得这是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对我们物流装备技术领域的期待和期盼,特别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确实需要我们的物流装备技术去帮助他们做整合的事情,做融合的事情,做流程优化的事情。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层面是从企业自身来看,我说的企业是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企业。他们更加迫切通过物流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来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来形成他们企业经营的一种创新模式,基于现代物流或者是现代供应链技术上的这种经营模式的创新或者是说融合,实现共赢等等。所以我说这个意思是在把握住宏观经济、行业、企业,在未来物流装备技术水平的发展过程中,把我们的视野放得更大,更长远一些。在更宽泛的时间和空间中考量我们物流装备技术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这是第二个方面,我觉得需要去考虑的。

  第三个要考虑的是要把握好物流装备技术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我也是看了很多的,各种各样的“化”,这个“化”那个“化”。刚才我和吴教授那边请教,我就是班门弄斧,我是一种理解。我觉得未来的物流装备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技术装备的设计层面还是要把握住标准化,这是大家已经形成的共识,未来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刚才谈到了托盘的标准化等等。所以说这个方面在设计层面要解决或者是说要推进我们装备的标准化。

  第二个方面是从生产的层面来讲,还是要把握住物流装备技术的专业化,这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物流装备提出的新的要求物流的发展,行业细分的进程非常快,特别是今年细分非常快,冷链也好,快递也好,医疗也好,危化品也好,对我们的技术要求不一样的,从技术要求,生产来讲应该加快装备化的进程。

  第三个方面是应用进程,我觉得应该加快应用装备的集成化,我是班门弄斧,因为物流的要求是在供应链的基础上,实现无缝的链接,这个无缝链接不能好别的,就得靠我们这个装备,你说信息化的系统是无缝链接,哪个好实现,但是我们装备不实现的话,那个信息化系统,刚才吴教授讲过了,我们每个装备,每个环节和每个环节的装备不是无缝衔接的,你这个信息化很难衔接起来。我这个叫做应用的集成化。是不是这么叫,现在好像有新的概念出来了,我还要认真的学,比如说开会前吴教授谈到了单元化问题,我理解和我的集成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联系。说俗话就是串起来,不能说运输的装备和仓储的装备串不起来,或者是说某一个单元的一系列的物流装备衔接不起来的话就实现不了高效率低成本。所以说应用的集成化我觉得也是非常关键。

  第四个方面我觉得从创新层面来讲,这是我从网上看,也看到了一些书、杂志,包括我们《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我觉得最需要的一个是智能化,一个是柔性化。这两化也是未来,特别是现在德国人提出的工业4.0或者是说我们未来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块,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并不一定对,我今天也是来学习的。

  所以说要用未来的视野,去把握未来物流装备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我觉得这么几个方面,并不一定对。

  最后一个的话我觉得还是要把握物流装备技术发展的本质,就是创新,我们每年也都去看我们和汉诺威组织的上海物流装备展,那里展示的技术有国外的,也有国产的。当然都很不错,但是相比下来,我们差距很大。一个方面我们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得我们物流装备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超越自我,也超越发达国家,我觉得这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物流装备技术企业的企业家们的梦想,或者是说一个目标。

  当然不仅仅是我们这个行业要这么去做,实际上整个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是要创新驱动。所以说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开始进入一个创新驱动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方面的话,我觉得我们这个民族,要有创新的意识,我们这个国家要有创新的氛围,我们这个政府要有创新的机制,我们这个行业要有创新的动力,在座的每一位企业家也要有创新的思维,用创新去驱动我们物流装备技术未来的发展,让创新来驱动我们物流装备技术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各位。

  王继祥:感谢蔡会长给我们做的精彩演讲,蔡会长的高屋建瓴为我们整个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指出一个方向,我有一个感觉,我感觉蔡会长是参加了我们昨天理事会一样,演讲也是对我们理事会工作一个非常好的总结。他提到了我们整个物流行业的一些新的特征,我们物流行业如何发展,同时更提出了我们这个行业不仅仅要从规模角度上发展,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也要有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方向包括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柔性化,这些是我们昨天理事会上各个专家和老总基本上都提出到的问题。应该说大家想到一块儿了。我觉得我们的行业应该围绕着这些方向,大家要进行努力的创新,满足各个行业对我们物流装备技术的需求,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进行技术创新,赶超世界水平是我们的任务。同时我们的技术创新也有很多层面,我们既要创造,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技术,也可以通过这种现代讲互联网思维,迭代创新,系统性改进。这种互联网思维的,其实是在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认为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正如汉堡包可能不是麦当劳发明的,但是麦当劳用它改变了世界一样。下面我们有请我们杂志的主编,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吴清一教授给大家做致辞,大家欢迎。


 

  吴清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我首先代表《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能够参加这次大会,我们的大会是第二次年会,这个大会本身实际上是建立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在行业里面的专家们,企业家们可以交流经验,了解当前的形势,对于企业发展以后的发展,制定战略,找出方向,能够有所启发。所以说在这里我们可以使各位企业家得到很大的收获。

  我们知道近十多年以来,根据数据来看一般是有这样一个规律,物流业的发展,刚才蔡会长提到了是要比GDP的发展要高一点。物流技术装备属于服务业里的制造业,就是比物流业发展又要高一层。这个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对国民经济来说,需求是非常旺盛的。我们现在国民经济GDP已经达到世界第二,而且还继续保持着比较高的速度,稳定发展。这个趋势在短期内也不会改变。所以我们物流技术装备行业本身来说应该是说前景非常好。而且特别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物流行业,包括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受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最近国务院发表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这个规划内容下面还有专家专门进行分析,但是这里面只提到了一点,就是说提出了2020年要基本建成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这个对我们来说,就是说对我们物流技术装备行业来说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绝对离不开我们物流技术装备作为一个支柱来支撑它。

  所以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目标,也是沉重的任务。所以今年这次会议来说,有了这个中长期规划,这样一个文件,由专家在我们这里解读,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会有很大的启发。

  中国现在的GDP是世界第二,现在我们来看经济结构方面也进行改革,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那么在制造业方面所提出来我们要做制造业的大国,变成制造业的强国。由大变强,这里面要有一个质的变化。这个刚才蔡会长讲得非常详细,我不重复了,那么这个由大做强来说,这个质的变化来说对我们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昨天在理事会座谈会上大家也提到了企业竞争力的问题,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投标的时候,在座的很多企业是竞争对手,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但是由于过去我们的技术发展,导致了一些低水平竞争。今后我们仍然要竞争,但是竞争过程中还要合作,还要提高我们竞争的层次,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的发展。要由短期的企业竞争,某一个项目的竞争,向更长远发展,我这个项目可能竞争失败了,但是我企业整个的发展扎实,产品能够不断的变革,品质不断的提高。从长期竞争的战略上来说,有可能会超过对手。

  另外竞争范围从国内走向国外。我们物流装备企业走向国外也有很多的有利条件,现在咱们习主席也好,或者是总理也好,都在讲高铁,比如说向世界输出高铁。铁路输出的话就离不开物流节点,所以铁路,高铁技术向世界延伸的话,我们在物流装备方面就带来了很多走向世界的机会。如果我们不做好自己的企业,做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这样的机遇也有可能会失去,所以我们竞争的目光除了国内也要看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所以在这个方面也为我们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所谓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基本建成,我体会就是说要能够让这个社会供应链物流系统达到高效低成本的水平。比现在效率要提高,成本要降低,控制物流成本。

  这个很重要的就是说除了体制,管理方面以外,就要靠技术手段来落实来实施。也就是说我们常提到的信息化、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等等。在这里边我只讲一点标准化的问题,刚才蔡会长也讲到了,为什么标准化重点讲呢,标准化有的时候和企业直接利益没有很多明显的关系,也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够推动的,所以你使劲也使不上,需要相关行业共同关注,需要政府一级的来关注,全面推动。

  我举一个例子是最近的文件里面,中长期规划里面都提到了标准化。那么商务部最近发表文件,也提到了商贸系统的标准化,而且提出以托盘标准化作为切入点。前几天部队里面一个招标项目,关于托盘,如果是没有取得托盘标准化认证、生产标准化托盘资格认证的企业,就不能中标。现在看起来,不仅是托盘也好,货架也好,其他也好,要赶紧制定标准,推行标准,我们企业要自觉的宣传标准,执行标准。这是一个大趋势,如果企业不重视这一点,将来会处处受制。

  在当前的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最近也提出了一个单元化物流的概念。单元化物流就是说我们在社会物流系统里面,物流作业单元是标准的,使用标准托盘承载着标准的货物单元。在供应链物流系统里面,畅通无阻,一盘到底。这就是使我们供应链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们希望大家都要为实现物流系统这样的标准化、单元化,实现单元化物流这个方面共同努力。

  其他的,具体来说,蔡会长刚才提到了几点我非常同意的,也是我们物流技术装备行业里面发展非常重要的几个方面。我不一一重复了。

  最后,希望各位来宾能够在这次大会的平台上有所收获,散会以后投标的时候依然是竞争对手,但是在会里面我们互相启发是亲密伙伴。希望大家参加完这次会议能够满载而归,谢谢。

  王继祥:感谢吴教授的致辞,吴教授在致辞中又一次强调了我们的标准化。刚才我们蔡会长的致辞中也把标准化放在了第一的位置。我记得是前年,在全国城市的市长物流座谈会当中,在制定物流业发展的几大任务时,汪洋副总理也亲自把标准化这个议题圈到第一的位置,说明标准化确实是我们物流行业,物流技术装备都需要关注的问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用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双向结合。

  下面我们进入大会最精彩的主题演讲阶段,我们整个物流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离不开的,两个发展虽然并不一定是同步的,也有可能是我们经济发展是常态的,我们是非常态的,但是我们整个物流装备的发展和经济转型是息息相关的。国际上来看,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国外提的时候,人均GDP差不多就是中国现在的水平,在中国“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提法喊了二十多年,挖这个物流利润源肯定是要靠我们物流装备。下面有请我们荆林波副会长给大家做中国经济形势的演讲,荆教授演讲非常精彩,我听过,大家认真听,肯定对大家有很多的启发。

  荆林波:尊敬的吴老,尊敬的蔡会长,汪所长,各位同行,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用四五十分钟谈一下宏观经济的看法。现在谈宏观经济相当于算命,因为经济形势非常复杂,而且各位都知道马上经济工作会议在九号就要开了,各位在十号或者是十一号会看到全会的公报,现在我们就算算命。

  我想大概谈这些方面,有一些PPT的内容已经印在会刊上面了,我讲得快一点,首先是对大势判断,这是过去起草文件的时候,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我们认为现在是战略机遇期,但是对战略机遇期的理解我觉得要发生变化。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战争环境,国际周边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尤其是目前我们的竞争合作伙伴对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在不断的上升。

  次贷危机在欧洲这些国家愈演愈烈,尽管美国经济稍微复苏得比较好点,但是我们看到大多数国家还在泥潭中潜行,这些图发给大家了我可以讲得快一点,这个里面你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增长是非常缓慢。尤其是在个别的欧洲国家,失业率还在两位数以上的这样一种状况。这是很多经济学家没有想到的。

  还有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世界的政治的动荡我们的外交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各位嘉宾都关注到了我们这届领导人出访的频率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涉及到了美国的侯选以后的战略调整,也涉及到了全球反恐战略的调整,ISIS的问题,包括俄罗斯的问题,大家也关注到了美国联合欧洲国家联手打压俄罗斯,全球的油价已经到60美元了,这对俄罗斯的经济是重创。我们国内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包括我们香港地区,以及台湾地区这次政坛选举的变化,可能对我们大会的未来走向都有一定的影响。

  全球化的问题,中国制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逆转,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制造商开始把自己工厂从中国转移到我们周边国家,尤其是像越南,这是平均工资水平跟我们差了很多,五六十美金一个月的工资。还有一个是最后很重要的,美国的全球战略的变化,尤其是他提出了战略东移,前面两位嘉宾提到了制造业的柔性化和智能化,一会儿我会谈到这一点,美国提出这个口号,奥巴马提出口号,让制造业回归美国。对中国的制造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有没有可能呢?我觉得是有可能的。

  实际上美国在算这盘棋的时候有一个全方位的考虑,以国家为主,防止本土受到危机,防止大的战争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发生,他要维护他的全球利益。从国内来看,我们从过去30年9.8%的GDP增长到现在7点多的增长,我们过去三十年最大的增长是失衡的增长,我们未来希望走向均衡的增长,均衡的发展。增长和发展在经济学里面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单向的,不是多要素的,而发展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经济,还包括了社会、政治,你的可持续的环境,你和环境的关系。我这些东西都是发给大家了,所以大家一看很明白,知道我要说什么,你想想我们过去的三十年,消耗了全球50%以上的钢铁,45%的水泥,30%多的原油,现在是40%了,石油的依赖程度已经是60%了,消耗这么多的能源产生的GDP只有18左右,却不是30%以上,这是没有办法持续发展的。过去的那种高投入,高排放。

  再往后可能我们要对我们的战略机遇期进行深刻的反省,是不是我们要进入战略的调整期,挑战期,我们还是认为我们是战略机遇期,三七叠加。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作为企业界这些老总们在未来先行一步要考虑的。

  现在看宏观分析,中国的GDP在2010年已经成为老二,现在我们GDP购买评价来看已经是全球第一的。但是我们这个失衡的增长,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却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从两位数以上一直掉下来。尤其是在2009年以后,有一个反弹,四万亿下去以后有一个反弹,这个四万亿我们到今天仍然在消化过渡投资,就是说你的流动性过剩以后所带来的灾难。去年中央在总结2013年的经济的时候,用的是十二个字——“整体平稳,稳重有进,稳中向好”。我们看看2014年是什么样的情况,这是全国30当个省市对2013年所有目标增速的调整。你可以看见大多数的线都是往下走的。尤其是东部地区,越是过去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和城市下降越明显。

  那么从具体的分向指标来看,今年的情况,还有季度的变化,我们可以看,我们一路每个季度的变化都是延续下行。我们已经连续的掉,尤其是从2012年以来,过去我们GDP增还在8点多,7.5%以上,但是今年以来我们全部的季度的增长,全是7.4%,所以国际上对于中国就有一些议论。一种悲观的议论,认为中国已经崩溃了,这是中国威胁论的一个新的说法。还有一种议论是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大的问题。三产的增速确实不均等,我们物流行业所处的第三产业,整个增长是最快的,而且我们超越了制造业,二产的增长,这是过去传统经济学家所没有想象到的,我们这么快的时间进行了一个反转,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一个驱动力。这是今年的最新数据。第三产业的增长幅度,三季度的增长幅度是9.0%,二季度9.0%。

  工业的情况怎么样呢?2008年以来我们季度工业的增长率也是反应了整个经济的现象,两位数高位增长掉到一位数,这个一位数是高位的增长。大家看1-9月份同比利润增长,我们下降的很快,跌到了7.9%。

  房地产是我们过去地方经济和中央经济重点依赖的产业,但是房地产状况在2008年以后有一个井喷以后,现在的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因为目前我们的价格变动1-9月份的整个价格变动,大多数的城市出现了下降。对70个大中城市的统计,价格下降有69个。二手房的价格变化情况:全部下降,70个大中城市,与去年同比下降的有52个。需求消费、投资、进出口的变化。居民的需求,今年以来的增长速度是13%,投资增长率下降了17-18%左右,也不在一个更高的位了,尤其是房地产的投资和制造业的投资,以及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三个投资发生了变化。因此大多数的专家和智库,都希望中国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

  外贸的情况是最让人担忧的,过去我们所说的经济的三驾马车,外贸都是正贡献。但是我们的外贸在今年整个成绩是最不乐观的,我们年初定的全国的外贸的进出口的增长是7.5%,但是今年上半年只完成了1.2%,我们在2010年的时候超越了德国,成了全球最大一个出口国,我们整个的贸易总量也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但是我们整个外贸对经济的贡献,未来的增长幅度和空间都是非常狭小的,这是第二个情况。

  第三个看看趋势,刚才蔡会长介绍了整个物流装备行业他认为的趋势,我们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个趋势也是很明显的。我们这个趋势一个是我想谈这几个方面,一个是经济转型,模式升级。在人类历史上能实现GDP连续翻番,你的人均GDP能翻番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很少国家,在历史上只有韩国做到了。当前我们站在一个新起点,明年十二五结束,现在我们开始起草十三五的规划,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再次翻番。

  当然我们这种翻番不可能像刚才画的这这张图了,我们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家画出了我们增长的速度,我们能不能跨出中等收入陷阱。他们预测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的计算的拐点在2034年,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会面临一个影响,2015从8.5%降到7.5%左右,2016-2021年降到7%,2022-2032降至5%以下,2049年降到2%左右,大多数人不相信,说中国怎么会掉到5%以下呢,现在我们掉到7%左右了,大家慢慢接受了。

  所以说总理不愿意听中低速增长这个词,他希望听到一个新常态,是中高速的增长,7%、6.5%。我们在全球也是比较高的速度增长,由于基数很大,增长速度不可能像过去一个保持两位数,甚至是单位数里面的9%的一个高位增长。

  当然我们希望不仅仅是提高了资本投入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是你的TFP,全要素的增长。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带动经济效率的增长。

  当然,中国的这个增长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是我们仍然在微笑曲线的低端,大家可能都清楚,我们现在全球畅销的iPhone6这样一个手机,实际上以大量的台资企业为代表的加工商,拿到的是区区几个美元的收入,占整个产业链里面的收益是微不足道的。另外是城镇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西方国家走了两百年的路,我们中国不能再重复走他们的路了,美国用了不到一百年,日本和韩国用了七十年和九十年走完城市化的路,我们现在提出城镇化,不愿意提出城市化,大多数人口语了,还是城市化。这两年我们走得非常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的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抄袭的。

  现在我们的城镇化希望走什么样的路?我们希望是通过六百多个城市群,来拉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当然这个城市群的发展,对于城市空间和城市布局提出了一个新要求。这是我们“十二五”里面提出的新兴城镇化,希望是绿色的,环保的,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现在大城市的生活质量尤其差,尤其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现在大家作为北京人我们一点儿面子没有,一个阴霾问题把北京的脸都丢没了。更不用说现在空间结构的变化,生产与生态的不平衡,生产与生活的不平衡,城乡居住空间的不平衡,工业和居住空间的不平衡。

  大家知道北京的天通苑,现在号称是居住亚洲最大的社区,你们去体验一下天通苑,尤其是外地的嘉宾,你早上七点去排队上面,你从地面走到地下要半个小时,全是人,蛇形排来排去觉得地铁很方便,你进地铁到登上车,你不挤得像馅饼一样上不了车的,旁边还有人推你,年轻漂亮的女士已经顾不上自己的仪态了,生活没有一点儿质量,这种情况如何来改变?

  现在我们的城市综合体,以万达的王健林这种做法已经做了一百个了,下一步还能做多少。因为后面还有一个话题,就是大面积的电商来了以后,这样大面积建城市综合体的路已经死掉了,我们罗列了一些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数量,北京这样一个城市哪需要一百个城市综合体,有二三十个差不多了。

  还有便利化,实际上很多企业把“十二五”看作是最后的一次圈地运动,“十二五”圈完就差不多了,再到三四线城市圈地,未来地租的收益会越来越少。

  还有生态的问题,碳排放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的城市化,我们突破了一半以后,2010年达到了50.6%,这两年又涨了一个多点了,2030年城市化率达到60%的时候,我们的碳排放,城市的碳排放将占全球的76%。那样我想雾都这个概念在中国是常态化了,相当多的城市是雾都。这是欧洲的城市的人均碳排放只有5.21吨,现在我们城市碳排放率是多少呢?已经是欧洲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整个中国的碳排放已经超过了个别发达国家。

  这是偏保守的碳排放目标,但是大家看这些城市,放在欧洲的平均水平去看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不多讲了,这是计算,中国碳排放率对全球温室的贡献。中国已经占到了28%,最大的碳排放,这样的话城市的品质,碳约束怎么办?未来最大的交易是碳排放指标的交易。可能你们在座的很多企业,如果是污染型的,可能未来要拿那个指标去了。这是我们未来20多年城市碳预算的战略目标,这是我们社科院专家做的一个预算。零排放、低排放可能是目前很多企业,很多城市的领导还没有想到的情况。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是融合化。现在是生产业和服务业的高度的融合,这些图表在你的资料里面都有了,所以我就快速的放。越来越多的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所以我们国家统计局告诉大家的很多数字都是错误的,我们国家的服务业统计那么低,这里面有很多的错误统计和漏算,因为服务业很多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企业,生产性企业的收入是没有办法统计的。国际上的例子很多了,大家很熟悉利丰的案例。

  目前我们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信息化的压力。前两天流行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李福金在他的书里面提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他是通讯、能源、两者的融合所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工业化,以及人口的变化和芯片,计算速度会越来越快。今天美国所谓的计算机专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再过几十年,人类被电脑打败。美国一个狂想技术专家建全球最好的学校,招募全球一百个人,未来干什么?和计算机怎么样打一仗。因为现在电脑的计算速度,芯片的速度已经超越了人类。未来肯定人去控制计算机,比如说出现了病毒以后,计算机把人类控制了怎么办?

  现在和我们这个行业紧密相关的是尖端的技术,包括物联网、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减排与低碳技术、生产工艺技术、设计技术等,你觉得我们今天谈的不现实,像3D打印,打印各种模型,打印出人的头盖骨,打印巧克力,吃的是沙子,吐出来的是艺术,可能你觉得离我们很远。

  大数据,大家可能觉得我不用讲了,一看就清楚了。今天大数据是什么状况?阿里巴巴的网站上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是30个T,每天的运算速度是3个P,这么大的数据量,你们清楚沃尔玛过去的案例,把尿布和啤酒放在一起,鼓励男士买尿布的时候顺便拿啤酒。今天大数据可以百货店里面知道哪一个人已经怀孕了。在美国,谷歌已经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这个汽车已经跑了80万公里了。再过几年,美国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汽车。今天谷歌工业园里面已经有了无人驾驶汽车。

  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图像的和声音的,不仅是文字的。这样的话可以快速的处理,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的高速公路上,尽管有各种法律纠纷,保险公司不愿意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你可以想象未来出现的情况是什么?没有交通事故了,因为都是智能化的车,两个车快碰撞的时候,已经全部刹车了,这个社会拥堵的现象大面积的衰减,因为大家智能化了,知道哪里不堵车,选择最快的路径走。我想这些问题可能都值得大家思考。

  当然,对我们这个行业有更重要影响的是电子商务。我想B2B已经完全平台化,B2C正在白热化增长,由过去的价格战进入了品类战,下一步进入了消费人群的争夺。现在的争夺已经是对第四类型人群的争夺,卖高附加值的产品,足不出户可以去买到。B2C网站的增长已经像沙基镇,星星点点的,农民大面积的在农村,不进城了,形成了这样的产业集聚,还有双十一达到了570亿这样的天量。

  我们看到的物流的增长,现在的包裹数量两千多万个,过去是七百多万。十年前,五年前我们还在谈这个信用、支付、物流,实际上到今天我们仍然在谈,但是谈的物流还在,物流没有解决,大数据的运算没有解决,还有就是制度,制度创新。现在传统的管理部门没有办法适应这种大变化,比如跨境电商的问题,我们的海关、质检、税收部门怎么样去应对?

  总结一下实际上我们看到未来中国经济要转型,难点主要是集中在顶层设计、全息视角、底层基础三个点上,首先,顶层设计能不能跨越,政府部门能不能真正的超脱,不要以GDP为纲,以GDP出政绩,我们未来要关注教育、医疗、设备,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没有办法持续的。我们占全球的消费远远高于其他的国家,但是我们产出的GDP并不是同样的比例。所以我想这个不多讲了。

  第二个是转变经济方式,经济要发展,全方位的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什么,转变什么,我们面临的馅饼要重新划分。所以很多人议论,中国经济全方位的改革在今天进入一个攻坚期,这个改革的攻坚期最大的难点,阻力在什么地方?在于我们政府管理部门的利益调和,重新洗牌,要发改委去推动改革很难,必须有一个中改办,必须是在新一轮,我们说的螺旋式的改革的时候必须在此提权?,所以目前中国个别地方存在着再次集权,这是为了打破传统的利益格局,利益集团的分割现在已经表现的十分明显,中央部委之间的矛盾、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城乡之间的矛盾、企业之间的矛盾、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等。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中央集权,财政拿的钱太多了,感觉太好了,但是下一步是如何向地方让利,让市权和财权相匹配。当然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转变,还是要依靠在座的各位,微观基础的重塑和再造。实际上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都很短,发达国家的卓越企业也就是30年,30年过后我们盘点中国的民营企业,生不快,长不大,活不长,死的快,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仍然是高举“创世界名牌,办百年强企”的大旗,但是你的业务模式创新在什么地方?我们看这些案例,上世纪最失败的企业,最辉煌的企业是诺基亚。本世纪前十年最辉煌的企业,也曾经是最失落的企业,十年之间反了盘,是苹果,苹果的成功大家都看到了,就是这套模式,他建立了平台,他的股价突破了六千亿,他就是三个创新:iPad替代了索尼,成了最大的音像播放器,iPhone打破了过去的诺基亚创造的手机的价值链,再一个是iPad打破了我们所说的英特尔和Windows的联盟。综合一下我的发言,十年前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还在说,一只狗在网上敲电脑没有人知道你,但是十年后的今天,互联网之后的物联网,IT已经让步于DT所谓的数据库,今天全社会都在网络化的生存管理环境下,所以大家一定要对未来的趋势变化有全新的认识。企业,你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不是像刚才两位嘉宾所说的,规模多大,关键是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掌握多少核心技术,掌握标准和话语权。我们看到从IT到DT发展过程中,企业未来如何去抓住核心的平台技术?如何去整合别人?中国也一样,我们今年吸引外资的数字已经低于了走出去的中国资本,我们1200亿投资在海外。中国的企业,包括你们在座的各位,也要向海外投资了。所以我们也要整合全球的力量。

  你看APEC十年前和十年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是中国的领导人秀秀唐装,重点是在APEC会议上我们中国人已经有能力提出议题,掌握议题,引领全球的谈判。我们要掌握这个话语权。

  今天美国和中国很显然是世界上的两个双子座,我们整个规模,今年我们的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和美国是同等量的。刚才这张图,我们未来将通过创新引领新一轮的创新。所以我想信息社会,在三年前有一个希望这个社会是诚信,公开,合作共赢的。谁将拥有未来?我用现在最流行的一本书——《谷歌是如何运作的》中董事局主席的一句话来作为我的结束语,“这是一个革命的时代,而不是渐进的时代”。所以希望各位企业家及各位嘉宾抓住革命的时代,创造更辉煌的明天,谢谢大家。

  王继祥:荆教授的演讲非常精彩,从整个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环境,增长的趋势和变革的方向,都给大家做了一些很独到的解读,尤其是关于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大数据这些方面的解读,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确实,现在我们面临着的这个变革是太大了。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是让互联网变成了超级大脑,现在把智能放在互联网上,机器人就变成了一个自动化感知的东西。

  如果互联网变成一个超级大脑的话,肯定远远超过我们人类,这个刚才提到的,也有人说过不了多少年,机器人要杀人了,这个确实已经不再遥远。在互联网的研究中,从前几年研究下一代互联网SDN,软件定义网络,如果软件真的能够定义一切的话,可能就要定义我们人类了。将来我们人类遗传性的变革可能会跟不上互联网的革命,那么人类的基因变革我希望出现革命,那是什么样的革命,不知道。我们不讲这个了,下面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演讲,有请我们规划的专家,也是发改委主导我们整个规划发展方面的专家汪鸣汪所长给大家解读一下中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大家欢迎。

  汪鸣:尊敬的蔡会长,吴清一老先生,荆林波院长和主持人王继祥先生,以及在座的各位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受大会的邀请来谈谈物流业中长期规划的问题。因为今天咱们这个会是物流装备的一个大会。所以我尽量从装备的角度来跟大家解读中长期规划。应该说这个规划十月四号正式发布了以后关心物流的人都会看过,所以我不想重复它的内容。而是从规划的出台背景和规划希望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的层面上跟大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想谈两件事,第一个是物流业的中长期规划反映的是政府在物流发展方面,从过去比较分散的点逐渐转向了系统发展这么一种思路。这个系统既包括物流业这个大系统,也包括了构成物流业的若干个小系统。第二个是关于物流装备未来的发展问题。这件事本人研究得不多,但是比较关注。我们从宏观经济的研究的层面上,如果也站在宏观层面上来看物流的话,物流业应该有三个部分来构成。第一个是基础设施,第二个是物流装备,第三个是物流服务。政府的管理和政策是围绕着这三个大的方面来提供环境,提供支撑的。当然关于物流产业的宏观结构这一块目前国内的研究并不是太多。但是我个人觉得现在我们到了要讲物流的基础设施,物流的技术装备,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研究的阶段了。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就像刚才荆林波院长讲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间,窗口期。这个窗口期的基本要求是我们不能在单独的,或者是孤立的考虑某一个产业领域,或者是说产业环节的发展,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

  在具体操作上,实际上是用集成的观点,刚才蔡会长也讲到了,用集成的观点处理问题。所以这次中长期规划里面实际上用了这么一种系统和集成的观点来谈问题,虽然没有单独出现基础设施,也没有单独出现装备和物流服务这三个关键的部分。但是在每一个子系统里面,实际上基本都包含了这三个层面的内容。一会儿会讲这个方面。这是开场白里面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将这个物流装备产业纳入物流产业体系,是需要进行政策体系创新,需要进行产业系统思维的一种变革。我们过去物流装备是归于装备工业的,现在我们希望把物流装备能够归与物流产业,在物流产业层面上整体推进装备提升和发展。并且通过产业的融合,为装备的创新提供一次系统化的机会。刚才蔡会长也讲到这个问题。我们可能很难再通过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以一种市场扩张的形态给物流装备机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系统的集成,来给物流装备提供一个提升整个物流系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创新发展机会。其实这种创新发展机会,对物流装备行业来说,就像咱们今天会议的主题,要有更宽的视野和战略远见。

  什么叫做更宽的视野呢,因为中国是在整个经济体量达到世界前列以后,我们是在信息化加制造业转型,将有比较庞大的市场支撑这么一个情况下来发展系统装备的,这样的话实际上为我们装备通过核心技术问题的解决而走到世界的前列来,并且拓展出除了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的机会,我最近会到印尼这些国家去走一趟,去干什么,去做宣传工作。大家知道克强总理走了很多国家,到每个国家都去卖高铁。他是从总理的角度来做这个工作的。现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已经开始做这个方面的工作,希望能够从软实力的层面上来做这个工作。所以我们组建了过去的类似于讲师团的这么一个架构,到国外去讲中国宏观政策规划的顶层设计,讲中国短时期内推进某一些领域,比如说高铁、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我可能从今年十二月份起一直到明年,后年要花很多的时间干这个工作,做一些宣传工作,对国外的一些政府的政策行为、政策模式产生一些影响。这样的话为我们的装备工业走出去奠定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同时,为物流装备创新,获得世界领先地位创造机会。在这么一个前提下,我们应该有这种视野和远见,把我们整个物流装备的水平提升上去,抓住国际物流转型升级扩张的发展机会。我觉得这是我们在座每个搞装备的人,必须要有的这么一种认识。所以按照这个认识,我们来推动装备纳入产业以后的系统化集成和创新。应该说中国给我们物流装备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大家要认识到这一点,这是我想讲的开场白里面的第二个想说的。

  第三,物流的标准化是整个系统建设中核心又核心的环节。过去我们仅仅是把它作为一个技术性的支撑,或者是说一个发展的环境手段来对待的,现在我们需要站在一个系统建设和创新的层面上去认识。比如说最近商务部和标准委共同出台了关于标准化的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里面实际上提到的是托盘共用系统,这是我们吴清一老先生孜孜推行多少年的。所以托盘共用系统加信息平台我觉得这是一种系统集成创新来既引领标准化,同时也引领了装备向更高的水平上去发展的这么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这是我的开场白讲的三个方面,我觉得这对装备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下面我从物流产业政策的视角给大家解读物流业中长期规划,并且在解读过程中谈一下涉及到的装备发展的问题。

  首先讲一个总的发展背景,物流业现在在中国被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所以在很多的表述里面,都能够体现出来,说物流业是基础性的、战略性的、先导性的产业。为什么是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产业呢?因为在运作的模式方面,在经济运行的环境方面,在引领其他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变运作模式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国家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并且给这么一个我们认为过去是不能够排在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行业领域里面的产业一个中长期规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这个产业是运行机理非常复杂的。我在2001年也是和稀泥,大家说物流到底是什么产业,我给他下了一个定义,我说是复合产业,物流活动本身存在融合,一体化的特征,同时物流和其他的产业之间又存在融合和一体化的特点,所以我取了一个复合产业,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度融合集成的产业。产业边界并不是很清晰。正是因为他的复杂性,所以说我们要制定一个政策,通过政策来引导和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产业边界并不清楚。

  所以近几年物流业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说走了不少的弯路,尤其是各个部委都重视物流业,但是更多的是从各个部委自身的角度来研究物流政策,造成了物流发展方面的一个合力很难形成。所以中长期规划在这个方面给了一个解决路径。就是说通过一些物流系统工程的设计来推动相关领域物流各个环节的整体的发展,所以这是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国家重视物流业发展,希望物流业扮演一个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和微观运行模式变革,最终达到由服务业引领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构调整的目的。

  按照这么一个大背景,我想把当前物流业发展的一些特点和未来可能的趋势,做一个归纳。为进一步的来解读我们的物流业中长期规划提供一个背景支持。从特点的层面上,我归纳了这七个方面,当然大家在网上去搜,关于物流业发展的特点,随便找找,找出二三十条是不困难的,但是我更多是从系统层面上,我开场白讲了关于系统的三个基点,所以我从系统的层面上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对物流业发展特点的认识。

  第一,物流产业聚集区正在成为物流业规模发展的重要形态,因为一个产业要发展,实现规模化,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几乎是唯一的一个路径。而要实现规模化,对于物流这种由多个产业交叉融合形成的这么一个复合型的产业,怎么样去实现规模化呢?我们大致上摸索了将近十年,从最早的物流园区运输枢纽的建设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总体上摸索一个依托物流园区这种形态的基础设施,把各个环节的物流要素在这个地方来实现聚集,密切产业之间的,或者是说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关系,来形成聚集发展。通过聚集来寻求一个规模化发展的路径,这是物流业当前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所以各种各类的物流产业发展平台,是目前在物流领域里面最热的一个词,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是要想通过物流聚集区来实现物流业的规模发展,而物流经营本身由不属于规模经济范畴到寻求一种规模的路径,这种规模的路径实际上是跟运输服务的路径是一样的。因为运输服务业不属于规模经济。但是,运输服务通过网络的构建,可以实现网络基础上的规模经济。物流也是这种道理,所以网络化为目标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近几年进入一个比较关键的阶段,所以很多的企业都在进行着这种布局,当然有的企业明白为什么这么布局,大多数企业并不明白为什么在全国各地搞点,很多企业只是说我在全国搞更多的点,我一个点的经营规模是五个亿,我十个点就是五十个亿,依然是简单的数量扩张的概念,而没有建立一个点是五个亿,如果是十个点构建一个网络的话,因为在网络上进行运作和数据的共享。那就有可能带来一百亿以上的这种收益。我们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到这个阶段,但是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节点的竞争,包括通过节点来聚集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竞争,实际上是我们在2009年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去年出台的物流园区规划里面,规划的最基础的理论支持。所以网络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布局和物流聚集的发展,也许是未来五到十年物流业发展的典型形态,既然是典型形态,对物流园区和节点所需要的装备,对网络化所需要的装备,目前在这一块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所以我觉得装备领域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视野和远见,我非常赞同大会的选题,干现在的,想到未来两三代的,这样的话才能使产业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的话我们每个经济周期的出现,都会为扩张路径的缺乏而感到苦恼,每一个周期性的阶段出现过程中,都会出现新的需求,若没有提前布局,很难满足新的需求,使我们这些企业很痛苦,所以中国传统的产业和企业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核心竞争力的缺乏,而是缺乏在长期趋势,短期趋势结合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认识,所以我曾经讲过中国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企业的战略能力,没有战略能力。

  第三,就是说网络化和规模化,在聚集和网络为目标的节点建设的基础上,这些企业迅速发展。大家好像一夜之间发现了国内自己培育出了很多的超级物流企业,过去一个物流企业年收入达到五个亿觉得很了不起了,现在一百亿都已经是觉得小儿科了,所以这种规模化的发展是需要效率作为支撑的,效率支撑里面很重要一个要素是什么,是装备。因为不管哪一种发展模式,最终,都要归到用具有效率的装备支持企业的规模化和网络化,这一点我觉得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四是由于网络化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质性的内在需求,所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在当前也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成熟的标志是什么?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行模式、各个环节之间的服务衔接,以及我们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的管理,都是在信息化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不再是过去传统的,只是企业的管理行为是在信息化环节下进行的,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所以我们很多信息装备的企业,苦于市场拓展的困难。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把商业模式,把服务衔接加上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有机整合去打造各种类型的,各个区域的系统的话,其实装备区域的市场是非常庞大的。北斗曾经到我这里来讲这个事情,他们说定位系统不好卖,我说当然了,你专门卖定位系统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我安上GPS我知道车在哪里,如果说这个车在哪里,不能跟我商业模式,跟我效率结合,我知道车在哪里,一点儿价值没有,没有用,只有知道在哪里,然后我移植进去车辆的调度,我再移植进去车辆的各种使用数据,我再移植进去依托聚集区,网络化的全网调度和组织,我再移植进去全社会车辆到这种平台上来进行组织的商业价值就出现了,这种组织是需要一定的系统集成和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

  第五,正是由于前面这四个特点,所以供应链的问题,互联网的问题,共同配送的问题已经从过去的管理技术转入了市场运作这么一个阶段,就是说这些技术已经是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也是这几年,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第六,是一些重点领域,主要是大宗商品、农产品、冷链这些领域的物流系统建设方面,这几年取得了大踏步的前进。通过物流通道的建设,运作节点的建设,加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运作系统的建设,在这三大系统支持下,构建了一些有特色的,有扩张能力的,有效率的这些系统。这一块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在后面会谈到这个问题。

  第七是物流业与流通业结合,他的创新是目前物流创新的重点所在,也是取得重大进展的领域。这是关于物流的发展特点。

  下面我简单的跟大家谈一下可能的趋势,这个趋势要想认识和把握是很困难的。我们需要沿着一个脉络,这个脉络是什么?既包括宏观经济,也包括前面讲了物流产业的三大构成,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物流服务。这在未来体现什么样的趋势这是我们需要把握的。

  第一物流基础设施与服务环境将有利于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基础设施不多说了,从十二五开始,我们做国家规划就提出希望交通运输领域能够率先实现现代化,我们不希望以后总看到工地,我们希望交通运输其他领域先于现代化,这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创造条件,这个不是问题。而服务环境为什么有利于规模化和集约化呢?因为现在我们主导中国的两大基本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两个文件,特别是三中全会的改革六十条和四中全会的法治化建设,推动政府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等方面将实行比较重大的变革。比如说发改委,我们今年年底,在十二月三十一号之前最少取消40%的审批,包括前一段时间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的,医药价格领域的改革。全部放掉,放掉干什么?我们这一年多来可以讲我比以前干的都要辛苦。辛苦在什么地方?以前是以政府的审批为依托来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变得相对简单,我们只是论证项目该不该干,现在我们放下去了审批,就要研究更多的东西,未来的向发展应该往什么方向走,这个方向应该发挥多大的作用,比如说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出现了长江经济带的文件,实际上花了很大的心思,这个工作现在为止并没有完,而且我们需要花更大的力量,把每一个需要说到的和发展的领域,需要政策和环境落实。这个难度就更大了。所以我们设施加政府的改革,加法治化。将为企业的生长提供非常肥沃的土壤,那就是说由市场配制资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改革从现状的情况来看,不太会改变,是一直会沿着这个坚定的走下去的。

  第二是物流服务市场的细分将进入由网络和规模支持的这么一个发展的阶段。而网络和规模经济支持的发展阶段,对效率会提出很高的要求,对装备也会提出很高的要求。

  第三,就是说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一体化服务,将在这种网络和规模化经济的支持下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第四,物流为基础的产业渗透,将因为物流的先导性和引领性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或者是说这种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第五,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物流服务将向专业化和精益化程度方面进一步演进。这种演进有运作效率和运作效益作为保证,而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趋势性的。

  第六,环境问题确实到了必须得干,不得不干的程度。所以绿色物流和跟绿色物流有关的装备和模式的创新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

  好,有前面的背景我再来跟大家谈物流业中长期规划的相关内容大家会更容易理解。

  第一,在中长期规划里面,提到了三大发展的重点。第一是降低物流成本,第二提升物流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第三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所以网络化从设施的角度,规模化和集约化从运输,从物流服务的角度,最终是这两个大的角度的合成来形成实质性的降低物流成本,是在效率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而不是压低价格来降低成本。我们过去压低价格来降低成本,是严重阻碍装备现代化的。因为他对先进的装备形成了逆向的淘汰。所以超载超限将进入刑法,加上我们相关领域的改革,加上国家缺点的三大重点,所以装备现代化,装备高效化,装备对各个环节衔接有利于标准化的这么一个全新的装备发展时代应该说正向我们走来。只是说我们是不是真正的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国家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一系列的改革取向认识到了这一点,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按照这么一个发展的重点。

  我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方面的任务,这是作为未来政府营造环境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第一大力提升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因为只有进行社会化进行合理分工,只有推进专业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有可能实现物流业的现代化,否则物流业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第二,进一步加快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只有通过信息化才有可能把各个环节串接起来为你社会化和专业化提供保障和支持。第三是推进物流装备技术的现代化,我们有前面两个前提,再来谈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才是有源之水,否则的话就是一潭死水。否则的话就是一种逆向的淘汰。所以说我们这些年在这个方面吃的亏是很多的,所以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政策思维。第四是加强物流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来保障以上三个任务的完成。第五是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实际上是打破各地区之间的行政分离和壁垒,建立统一的市场。

  再一个是积极提升国际物流的发展,就是说要走出去。我们不能说为外向型经济提供物流的概念,不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怎么样走出去,大家心理都有一本账,最后一个是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所以从我们的任务的情况来看跟我们当前和未来物流业的发展和特点和趋势是紧密切合的。

  最后一个是我前面刚刚开始讲的,中长期规划反映出的是一种系统思维,是希望通过十二个系统来解决物流产业发展当中涉及到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物流服务的整体的衔接和发展,而不是单独强调某一个方面。

  第一个是多式联运工程,这是解决运输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服务,以及通过运输装备,运输设施和运输服务来承载物流运作形成这么一个系统。发达国家的多式联运比例能达到30%-50%这么一个水平。而我们国家目前的多式联运的比重是多少,才2%,所以我们物流成本高跟我们的运输不能衔接。不能形成从起点到终点,由多种运输方式分工协同,一体化运作的系统有很大的关系。不能形成我在物流解决方案下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来推动物流发展这么一种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是物流园区工程,前面的特点和趋势都讲到了,不多说了。

  第三个是农产品物流工程,农产品物流工程在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尤其是冷链的设施和装备方面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并且希望通过冷链物流服务系统的建设来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

  第四是制造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工程,实际上是制造业和物流的融合,在国际上有很多先进的装备,现在制造业在改变,物流业在改变,我们需要更新的装备来解决他们的融合问题。

  第五个是资源型产品的物流的问题。就是大宗产品,其实大宗产品物流的有效组织,提高了他的效率。其实也需要很多的装备的支持。城乡物流配送更是这样。我们实际上是在用干线运作的装备来进行城市配送,效率、环境等等方面都受到大的影响。所以各个城市出台的都是限制出行的政策,所以我们也是需要在这个方面进行改变。

  再一个是包括电子商务的工程,物流标准化工程,物流信息平台工程,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工程等等都为装备的创新,装备的集成,装备、设施和服务的衔接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需要去研究和认识这个方面的问题。

  最后是再生物资的回收工程和应急物流工程,实际上这两个,一个是逆向物流的问题,一个是我们怎么样应对各种紧急发生的事情,其实这里面也都是需要进行高效率的准备。

  总而言之,就是说十二大工程,我们是站在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物流服务这三个大层面上,来探讨我们进行整个产业链环节集成,最终形成规模化发展,创新型发展和各个环节集成发展的模式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政策性的引导。所以我觉得物流业中长期规划,如果说细则出来,扎扎实实的去推进,我们整个物流行业的面貌将会发生比较大的一种改变。我的发言完了,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王继祥:感谢王所长的精彩发言,王所长从我们整个的物流,首先把过去的思路点的推进变成系统的推进,围绕着这个,王所长从发展的特点,发展的背景和发展的趋势,最后详细给我们解读了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的发展政策。关于这个方面的解读,会刊后面有《物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2014-2020)》的原文,大家可以按照那个汪所长的思路和解读去看一下,可能会有更新的一种收获。

  今天上午主要嘉宾的演讲现在也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面进入到北京宣言的发布阶段。作为物流技术领域里面一个非常著名的杂志,我们也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有我们自己的一些声音,围绕着这个,杂志社和昨天召开的理事会在这个理事会上讨论了我们物流技术装备领域里面我们企业的责任、目标和我们的一些方向。然后我们共同的讨论通过了《北京宣言》,关于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大会的《北京宣言》,请我们《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执行主编江主编上台给大家发布。大家欢迎。


 

  江宏:刚才王主编介绍了我们发布《北京宣言》的目的和背景,这是我们杂志社根据我们今年对行业的观察做了一个草案,经过昨天晚上我们杂志社理事会和我们的企业家领袖们的商讨,进行了一些修改。下面我把最后的成文向大家宣读一下。

  (以下是《北京宣言》全文)

  2014年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

  北 京 宣 言

  (2014年12月6日)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信息技术推动了以“产业互联网”为特征的智慧工业革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改变了现代物流系统结构。中国物流业正在进入大变革、大发展、大创新的时代,促进了各行业对物流技术装备的需求,中国物流装备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场。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其中,“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被列为今后着力开展的七大任务之一。这无疑为物流技术装备企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今天,我们相聚在“2014年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肩负着为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伟大使命,我们决心:

  1、积极响应国家物流业发展规划,把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普及应用到各行各业,推动中国物流业健康稳定发展。

  2、坚决执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物流核心技术装备研发,提高物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加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3、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努力提供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与绿色环保的物流技术装备,满足高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4、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打造合作共赢的良好的市场环境,共同促进中国物流装备行业持续快速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见证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进步,见证中国物流行业的腾飞!

  参与单位:所有参会企业

  王继祥:江宏代表杂志社宣读了我们杂志这次大会的《北京宣言》,这个宣言从整个企业的责任、未来创新的任务、整个产业的升级,未来发展的机遇四个角度来发出了我们的声音,我觉得这个宣言将来会在我们杂志上进行刊登,这是我们未来一年当中,我们物流技术装备行业的一个指导。

  今天上午的大会我们演讲阶段到此结束,下面是一个巅峰对话的阶段,巅峰对话之前我们茶歇时间,也是大家交流的时间。

  (茶歇)


 

  王继祥:各位代表,各位嘉宾,下面我们进入大会的巅峰对话的阶段,下面有请参加巅峰对话的嘉宾和领导上台,他们是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汪鸣副所长,昆明昆船物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姜荣奇副总经理,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物流装备有限公司王中军总工程师,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尹军琪总经理,上海精星仓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崔雄总经理。这个论坛仍然由我继续主持。

  我们今天上午,经过了很多的专家的演讲和分析,我们整个的物流技术装备企业,对这个国务院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也非常关注,现在我们巅峰对话的阶段,下面会议的代表,你们先准备一些问题,围绕着我们的主题,关于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但是我希望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个主题,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们台上嘉宾,我近水楼台先提出问题作为一个开场,下面准备问题,第二个问题交给我们在场企业的代表。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国务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的发展的方向和工程,我们在座的物流技术装备领域,尤其是我们台上的这些企业,其实我们都有一种感觉,我们这些企业的主要客户,是在制造业,他们是属于制造业领域物流节点,物流配送中心,自动化立体库的建设。同时这几年我也有一些感觉,一些第三方物流公司也开始问我,说有没有一些技术方案,解决零担配送的自动化,因为企业的搬运工、工人太难招了,但是我们的物流技术装备很难满足这个方面的要求。同时我们物流装备行业有一个矛盾,他们感觉我现在要开发这个技术,在第三方物流领域里面找不到市场,一家有需求我开发出来不值当,能不能有一个大范围的需求,我想问一下汪所长的长期规划,从国家的角度和从他对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们第三方物流节点对这些物流装备的需求,什么时间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的物流技术装备行业什么时候能够在第三方物流领域里面可以大施拳脚,这个时间是大家的一个判断,请王所长看看就这个问题来谈谈。

  汪鸣:对这个问题,我去年做过一些调研,我把调研得来的一些东西跟大家分享一下,并且我在这个调研过程中跟一些企业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涉及到商业模式,商业机密我可以不说,刚才发言的时候已经讲过了,像城市配送的装备,和其他的装备一样,我们从系统的层面上来推,为什么说如果你开发城市配送的车辆,如果这个超前性的,比如说我们包括后边装升降板来减少人工的问题,说不好卖了,因为车尾部装升降板不用专门雇装卸工,由司机就可以完成卸货的作业,有一个前提,什么前提?你接货的地方也要有这个条件,如果接货这个地方没有这个条件,只能卸载下来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卸载下来也要有解决问题,像欧洲有专门的集装箱这样的架子放在那里会更好一些。所以这里面讲了城市车辆当中有几个发展的前提,由这个前提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干成这件事。

  第一个前提是网络化的大车队,这是基本的前提,如果我们的配送还是千家万户的个体司机干这件事,那么他要成建制的提高装备的水平,是非常难的。但是现在我觉得可喜的是我们国内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企业开始瞄准了这个在城市配送这个最难实现规模这么一个领域里边,正在取得突破,有很多的企业我已经接触过了,在取得突破,并且快递企业本身已经在这个方面,其实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做尝试,已经是算成功的,所以我们成建制的大车队,网络化的配送的企业是第一个前提条件。

  第二个前提条件是进行配送操作的集散点,这个集散点大致上有两类,其实我们从网络的完整结构来讲是三类,这是不同的分类标准。一类是配送中心,另外是社区的集货点,这两个角度是支撑车辆进行自动化或者是说半机械化操作的这么一个外部条件。第三个前提是接货方式,如果接货方式是传统的车拉到接货点以后排队等,等什么时候做,没有效率的情况下,实际上也产生不了这种装备的需求。所以如果说这三个条件在逐渐的具备,我们开发适合城市配送效率、效益、环保要求的车辆,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机会。

  所以我可以跟大家讲从我们调研得来的情况来看,这种机会已经出现了,所以看企业怎么样去做的问题,包括我们升降板的问题,是吧?这一块的政策也正在突破过程中,所以这一块我觉得我们需要抓住这个机遇来共同重视,而不是说仅仅是装备企业重视,而物流企业不重视,装备企业,物流企业都重视,我们客户不重视,而是要共同重视的问题,这样的话才能够更好的解决。

  第二个很简短,我用半分钟时间,大家知道目前城市内配送车辆的日行程我们去年做过调查,平均不超过80公里,之所以行驶里程这么低,很重要的原因是各个环节衔接不通畅,并且已经有企业做过试验,已经运作了,并且各个环节有很好的衔接的话,车日行程最少可以提高一倍,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车日行程提高一倍对企业来讲意味着什么,这是值得大家研究的。我大致提出这个情况。

  王继祥:汪所长在城市配送的角度上,提出我们设备化的系统过程中,物流节点,物流系统的装备有很大的市场,我们从最近几年的发展和商务部的推进上我们也能看到这种趋势。

  另外在零担快运这一块确实也有很多企业有这个方面的需求,但是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技术,还有在这个领域里面他们也在范畴标准化的问题,因为零担标准化解决以后,哪怕你把我70%的产品能够标准化之后我还能用你的设备,对于我来讲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这个方面我觉得是我们物流技术装备领域里边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开拓的领域。因为大家可以看到社会化的物流,刚才汪所长已经提到了,电商这个领域里面社会化物流是率先应用了我们物流系统的装备。下午王银学可能还有演讲这个方面的需求和分析。而且电商对我们物流技术装备这几年的需求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是一个很大的空间,如果城市配送在这个空间,在零担快运空间,我相信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将使我们整个物流装备领域从面向制造业,专业物流,产业物流,可能会向社会化物流的装备,未来的空间可能会更大。

  下面有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请举手,第二个问题给下面的代表。你们有问题请举手,我们会务组人员递过去话筒。有没有提问的?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姓名和单位,然后提问。

  提问:各位领导好,我来自上海朗奥科技有限公司的,我姓徐,徐志峰,我是一家面对快递行业的分选系统的提供商,刚才讲到了城市配送的问题,我正好接这个机会有一个很小的困惑,想请教一下各位专家。因为前一段时间我们合作一家客户韵达公司,他们在北京的城市的运输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困境,目前配送最后三公里基本上是采用电动车的方式运输,但是北京因为受到各个方面标准、法规的要求,导致了这样车辆的管理受到很多的限制。

  我想借这个机会问一下,在这个过程中装备本身是不是有更好的,或者是说从信息本身来说有更好的解决途径和方案。我想请教一下汪所长。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方面,我想表达一个什么问题呢?在一个密集城市里面最后的运输是比较困难的环节,特别是投递到户这一块,我们本身也是一家设备提供商,我们想给他们做出更好的服务的话,想了解一下装备本身或者是信息集成化的本身怎么样解决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一个配送方式。

  王继祥:技术角度上怎么样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大。

  汪鸣:这个问题问在座的几个老总可能更好一点。其实最后一公里,我个人觉得是一个炒作的问题,今天研讨啊!其实不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在最后一公里前几公里就已经出问题了。这是快递也好,最终端的配送也好,整个过程中,我们怎么样应用车辆和怎么样应用信息系统来管理这个车辆,我讲车这个问题和角度,实际上是这么一个问题。而应用车辆的情况下,比方说我们是进行共同配送,还是说进行协同配送,还是说共同配送和协同配送结合在一起,像这些设施在我们的企业里面应用得很少,非常少,甚至是有的企业没有认识到用这个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信息系统就变成了什么呢,就变成了只是反映车辆在哪,而这个车辆上面有多少货,是谁的,到了下一个点应该装谁的,应该送谁的,再一个城市范围内我们根本没有实现这么一个管理过程,没有这种管理过程的话,车辆的使用效率,现在就是80公里以内,我们调研了的,80公里以内无论怎么样弄都解决不好最后一公里,因为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用原始,最笨的方法,实际上是恶性循环,如果我们能够从共同配送和协同配送这两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城市的配送模式和快递的终端的取送货模式的创新的话,我们就有可能形成跟信息紧密结合的一种运作模式。

  这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有的企业就想搞这种共同配送和协同配送。但是目前在信息化这个领域里边,没有找到真正能够满足多车辆,多点来进行网络上进行调度的这么一个软件,我说的可能有一点绝对,因为我参与过一个企业关于找这种信息提供商的前期甄选的一个会议。最后找来这些家国内还是说得过去的,没有人能够提供这种中小型企业能够用的起的,又方便的这种车辆调度货源的组织和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没有。一家都没有找到,最后用了一个干线网络运作管理软件来替代,替代的结果是什么,很难实时反映整个城市网络上车辆的运营状况,我就简单的说一下。哪一个老总能够补充一下。

  姜荣奇:说这个电商终端的一公里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像刚才汪所长讲的,目前我们在配送分点的最终,O2O到最终客户这一环节的难度比较大,本身这个电商,这两年发展也非常的快。追踪配送的企业,也比较多,大家现在还基本上是属于同台竞争的层面。我们设想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小区的方圆一公里左右,不同的快递公司把货物到这个地方,进行分到千家万户的工作。本身国内的电子商务的消费不是太均衡,本身上双十一或者是双十二这种我们认为在国外都不属于理智的消费环节,在短时间内,把这些货物从网上下来以后及时送到每一家手上,给整个物流环节带来了物流峰值的极大的成本,为了满足最后的物流量,在最终门店的信息化设备、配送的车辆和人员配制得非常多,平时的物流量又非常少,这个对于国内电商的销售是一个不健康发展的问题。

  刚才这个同事提到了王所长说的是,针对到每一家,每一户车辆的行使规划路线,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像烟草行业很多已经实现了这个,包括门店的配送,只能到各个专卖店,还做不到千家万户。所以这个最后一公里必须经过这段时间发展,还是要竞争合作,看看最后留下的是哪几家企业,会自动的向我们这些设备供应商来寻找解决方案。目前为止我认为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王继祥:你提出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从解决的方案,国内外来看是两个思路,一个是通过信息系统解决,一个是从整个物流的硬件系统解决。信息系统解决实际上大家感觉不到大数据和云计算确实在这次的双十一当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就是很多人在购货之前,你放在购物车里面准备的双十一抢单的,你只要放在购物车,这个大数据已经把单子分好了,这个单子已经通过大数据进行排列组合,已经在提前布货。我们把这个叫做“先行物流”,这个是新理念,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提前供货和信息化系统的解决,这是信息化系统的解决方案。

  另外城市末端这一块,欧洲有一个工程,动员了很多的科学专家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里有详细的英文资料,以后可以交流。下一个问题由我来提问,再下一个问题交给下面的在座嘉宾,我还是拉回到我们主题,我们主题叫做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知道在台上,姜总和王总都是国有企业,而且带有一定军工性质的背景。同时做物流技术这一块,装备领域里边也是我们的领袖企业、先行企业,我觉得我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涉及到了四位,但是我先问两位老总。你们从这个规划当中,能够感觉到的和读到的,你们认为我们的这种国有背景的公司,从发展机遇,从规划中发展的机遇更大,还是民营的发展机遇更大,还是说共同都有机会差不多,你们看到的有哪些机遇,我请姜总和王总就这个问题简单的回答一下。

  姜荣奇:根据这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物流这个体系,我认为整个的机遇比较大。刚才讲到了我们整个使用的产品从原料到生产,再到成品,再到销售,再到配送到最终消费,甚至是包括我们废弃物的物流这是一个大系统。早些年是我们国内各个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整体的效益情况不一样,或者是说对自动化物流的要求和需求不一样。目前我们有一些行业制造业,企业已经走在了自动化物流的前沿。走在前沿的同时,不管是在国内还是说在国际上我们有一些行业的自动化物流已经超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像早些年,国外的厂商还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现在我们国内的发展已经是远远超过了国外,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了,这时我们大的企业进行一些行业的拓展,前期的研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比例研发一些系统,研发一些设备,这个就给我们国有企业带来一些机遇,大家舍得投钱来进行研发,推进某一个行业,某一类企业的自动化物流水平。

  刚才说到这个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这一次升级转型中,整个现代化物流体系中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小企业在资金的投放,技术各个方面比较灵活。另外是解决系统方面的问题,可能快速响应,这个又有他们的优势,我认为不同行业,不同的要求对我们企业的优势都是比较明显的,机会也应该很大。更多是我们将来也要合作,本来咱们国家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也要求有不同的资金、股份进入,来解决我们国有企业本身会存在的问题。大家优势互补,我认为机会都是有的。

  王中军:刚才说到这个国企和民企这一块,从我们目前的市场了解上来看,在我们的这个行业里面,国企和民企都有很大的一个市场机会,我们沈飞这一块有一个背景是说,应该是属于一个典型的制造业,所以说我们这一块的话,也就是说怎么样把我们的制造业背影这种优势发挥出来。把我们自身的优势扩大化,这一块是我们作为一个国企,下一步发展必须要利用的条件。比如说我们沈飞这一块的话,他属于一个军品和民品相结合,民品这一块的话基本上是市场化。在这个市场化的过程中,肯定是受到了一定的国企宏观政策的影响。

  但是这种在具体运作上的话,要尊重这个正常企业的发展规律。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产品之一——小件存储系统这一块,比如说我们叫做自动货柜这一块。我们这一块的话,想做到规模化很大,现在是不太可能,因为什么,目前来看的话整个市场的容量,在国内的市场容量的话应该是不会超过两个亿。你把整个国内市场的这一块份额全占下来就是两个亿以内这些年,不会太多。

  所以说这一块来讲,就说到一个如何做强,做专业的一个问题,自动化货柜这一块是我们从1994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一共正好是20年,整整20年。市场容量的话基本上都是在几百台以内,所以说这种情况下的话,我们这一块还主要是把我们沈飞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我们现在也是面向行业,也基本上都是这种制造业行业,像这种流通领域的第三方物流和电商等等,虽然也是一个物流装备,但是这种设备的应用特别少。

  虽然说少,市场容量小,但是在制造业这个特点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比如说,就说自动货柜,客户不同,存储的物料不同,小件属性不同,要求的产品也不同。虽然说几百台的话,但是目前的话从规模和型号上现在已经有大概是十几个系列。将近两百左右的品种。因为现在全都是按照这个定单生产,这块说回来了,涉及到咱们物流装备产品的标准化的设计,系列化的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是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因为现在客户一说,我需要多长时间交货,满足我这个需求。

  同时还有一个标准化的问题,一个是内部标准,还有一个是外部的标准。比如说我们回转库小件存储往往是大的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我们客户里面,在大物流系统里面可能会应用到一台两台的设备,这一块涉及到一个接口的问题。再拓展一点是标准化的问题。所以说这一块也是我们下面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一个事情。这是从我们制造业的背景来考虑的。回过头来说,私营企业也好,国有企业也好,从我们这个观点来说,把自身的这种背景的优势,能够发挥出来。把我们自己的经验能够给我们的客户提供,给我们的客户能够提供适应这种解决方案,利用我们的经验,这样的话,他就有这种需求,有需求的话企业的话就会更进一步的发展。我大概说这些。

  王继祥:下面我们的问题是给在场的代表,有问题请举手,我们会务组会把话筒递给你。有没有问题。

  提问:尊敬的吴教授,汪主任,以及各位企业家,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西南四川的一个行业新兵,我叫张杰,我们公司叫做四川科华展示设备有限公司,我们到这里来主要是依靠虔诚的心来学习的。

  通过昨天晚上到现在,借助这个平台我认识了很多的前辈,也见到了很多的心仪已久想见的人,这个地方我们算得上本土企业来讲,我们是算做得不错的企业。但是我们这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面临,在我们这个地区的一些,做这个货架制造行业的企业,会用低价格跟我们竞争。但是我想在座的各位,像崔总等各位,你们也会面临的问题,我们和你们竞争的时候,我们也会采取用低价跟我们竞争的策略来对付你们。这个过程中我们现在,今天上午汪主任也讲到一个标准的东西。我们现在的一个,下面有一点激动,请理解一下,我这次想给崔总提出一个问题,我个人理解精星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标杆。你们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大的阻力,怎么样保持你们在这个行业里边的价格策略和市场策略怎么样能够在接下来的市场当中能够继续保持领头羊的这种风范。我希望在你接下来回答我这个问题中,我们自己的企业,然后再通过你回答的这个精神中去领略,我们去做调整,谢谢大家。

  崔雄:谢谢啊,是这样的,首先对这个行业,我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里边已经将近等了快三十年的时间了,包括了刚才所说的物流规划的发展,这个规划已经形成了,而且是国家层面的,必然带来这个物流装备行业的趋势,就是说大发展。所以首先我们是有信心,认为是机遇期,是一个在这个行业里边可以做大,做强的一个好机会。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要说的是制造行业在中国做是相当难的,这么多年走过来了,制造行业真的是不容易做,尤其是做这种单一的产品,现在在新常态下有四大挑战,其实我们作为一个小的制造行业,也是每一个都遇到的。我可以展开来讲讲,第一个是产能过剩,作为货架行业来说,产能其实总的来说是过剩的。有一段时间,我也到其他的小货架厂去看,基本上轧机停在那个地方,好的时候设备买进来,现在赚的钱都是这些机器。作为我来说,我到你那个成都、重庆我都去过,好几次我都要迈出脚步,在那里建厂了。但是我每次十年时间,每次都收回来了。所以我跟金总可能不一样,他全国布局已经完成了,我们还是在上海,倒不是说不到别的地方就不去建厂,因为这个产能扩张是不可逆的。办一个厂不容易,所以现在我们还在看,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成本,成本上升太快。快的就已经是怎么说呢?不大好想象。以前我们举一个例子每个月批单子,一个月工资一百万的那个时候好像是很那个的,现在觉得一百万不算什么了。所以在这个成本上需要控制,也要把增加的成本在产品上卖出去,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创新能力不足,总体上我们国家创新能力不足,我们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也不足。但是要生存,这一块是特别重要的,昨天晚上的会大家也说过了。我们精星在这个方面一直在努力,我们引进外国的,德国的先进设备,做镀锌立柱,现在也开花结果了,我们和昆船一起在东南亚接了一个超大的单子,全镀锌的,库架合一,横梁货架,这个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因此我认为,只有通过这种创新,才有出路。

  第四个难点和风险是金融财政风险,这里面主要对我们民营企业来说,制造企业来说表现就是资金链的问题。现在这个项目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所以资金的压力是相当大的,资金链是血液,这个搞不好就是要了命了。所以总的来说很难,所以作为一个制造企业,我觉得要在质量、品牌、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和风险上面要做好这个平衡。我想说的就是这两点,谢谢。

  王继祥:感谢崔总的回答。时间的关系我们可能还就有两三个问题,我们还是按照我们的巅峰对话的惯例,我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交叉来。下面准备问题,我提出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崔总和尹总。关于这个问题是什么呢?昨天晚上我们开理事会的时候,崔总也提到了,他上一年的时候预测我们物流装备企业的热要来了,好日子要来了,昨天开会的时候提到了他们实现的40%的增长,尹总那的增长也是非常不错的,这一块我们讨论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也感觉到有机遇,但是这种机遇有的时候是一种无心插柳,但是确实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遇。

  最近有一个感想,我就是说,现在我们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带来了我们物流装备发展的非常态。这两年我们经济的增长和我们物流装备行业的增长的弹性系数,也就是说我们的增长速度和我们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由过去的二点几,到现在的三点几了,我们过去是三倍多,原来是两倍多,我们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但是我们没有下降,尤其在物流系统装备这还有上升,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由新常态到了非常态,同时大家回忆一下,过去的叫做零库存的战略,推动了我们大规模的现代物流仓储的发展。这个其实也很有意思的,还有就是说我们的整个电商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很零散的面向个体,又是市场推动的,但是带来了我们电商物流系统的计划性非常强,我刚才提到了把那个放在购物箱里面的东西通过我们信息系统可以做到计划,实际上我们电商的物流更多体现了计划,这是很有意思一个东西。

  我想问的是以这个阶段,就是说我们问一下尹总和崔总,崔总他说他算命预测得非常准,再给我们算算,我们的好日子,我们机遇期有多长时间,我们企业怎么样抓住这个机遇期来发展。好吧?要不请先崔总,然后尹总回答这个问题。

  崔雄:其实不是算命,在座的各位专家我都有问到,最普遍的说法是有三到五年的好日子是这样的。我也同意这个观点。

  尹军琪:大家好,我是尹军琪,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这么一个会议,并且在这里跟大家互动。刚才主持人问了这个问题,其实我本来想崔总多说几句,我还学学,结果一句话就完了。实际上行业里面的判断是一致的,今天上午我们听到了蔡会长,听了我们汪所长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从我们协会,或者是说企业的行业协会的角度来看,也是这个结论,具体到物流装备来讲,去年年底一直到今年,我自己也在参加了一个叫做物流仓储、装备2015-2030年的发展路线图的编写工作。这里面也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从这个国内外的对比来看,实际上我们的差距还非常大。这种差距来讲,不是量的差距,今天参会也讲到了量,我们量已经不小了,但是我们是质,质的方面差距很大。也就是说说明了我们未来中国物流装备,这个发展是朝着质的方向发展。四川的老总也提到了,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起步阶段,我个人觉得要有质,质的发展才是关键的。

  现在很多的企业在量上面有大做文章。一个是形势所迫,另外战略方面也值得检讨。我以叉车为例子。我们国家叉车去年的产量大概是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大家看这个数,很大。那么整个的市场是多大,全球整个市场是350亿美元。但是中国的三分之一的产量,只有41亿美元的产值。这是量和价的巨大反差,也是我们中国物流装备企业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应该讲我们这个思想发展的潜力非常之巨大,但是能不能抓住机遇,应该来讲质上来讲,昨天晚上我们开董事会,包括今天大家都谈到了一个非常一致的观点,就是说创新,一个企业离开创新,应该是没有前途的,或者是说一个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虽然眼下可能很火,因为我们经济大势上很萧条,但是一旦风平浪静,就可能非常危险。所以说质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的关键的。

  这是我要讲的一个观点,就是说从整个的宏观来讲,还是觉得我们主持人讲的这个问题,我和崔总有相同的乐观,我预测是十到十五年还是比较乐观的。还有一个趋势是什么,大的企业会越来越大。在座很多的行业的老大,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小的企业不奋发图强的话,就会慢慢的被淘汰,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你不做大,不做强的话,肯定是被淘汰了。这个对我们公司是一个精神。从公司的发展角度来讲,我们也是在寻找出路,也是跟大家汇报一下。寻找什么出路?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着力点,从伍强科技的发展或者是战略规划来讲,我们的着力点在系统集成,我们就是说要在系统集成角度来讲,集成水平和能力方面我们有竞争力。现在我们看到的国内的物流水平,除了装备本身,单机的水平和国外有一些差距。比如说稳定性,比方说产品的多样性有差异以外,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系统集成能力有很大的差距的。我们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也是感同身受。所以作为伍强来讲也是这个方面要做一个大的磨砺吧,在方法论上面,我们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动作。今年伍强公司自己建了一个四万平方的医药物流中心,这个不是说我们想抢合作伙伴的生意,我们期望这个物流中心起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作用。大家说这个物流,我们强调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服务,我们建成的物流中心都是一个水平的,但是用下来的结果千差万别,用户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千差万别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在运营水平,管理水平,我们公司也是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把这个精力放在辅助企业培养人才,进行运营方面的辅导和服务。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现在正在起步,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的回答就这些。

  王继祥:好,两位老总的回答非常精彩。我们崔总直接给出了我们这个战略机遇期的时间,他是从他的感觉上,我觉得也是因为他非常的准确,上次说我们今年要几个。我们尹总从更长远的角度上,从创新角度上,这反映了一个什么,从量的角度上可能不管是三到五年,还是说十年,他总是转瞬即逝的,这个机会我们应该抓住,但是要是想把机遇期延长,像昨天探讨的百年企业,百年老店,必须通过我们的技术创新,来把战略机遇期延长,让我们企业永远抓住这种机遇,两位老总从不同的方面给我们阐述了问题。

  下面我们的问题由交给在场的嘉宾。有请第一个举手的。

  提问:大家好,我是来自贵州益佰制药的吴巍,我有问题请教台上的崔总和姜总,现在有一个说法是生产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变。比如说手机和叉车,有融资租赁这样的方式在行业里面探讨自己的市场。我想请问一下两为老总,你们对这样的市场前景和运作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谢谢。

  崔雄:趋势有一点,但是不明显,就是说现在也接了几个货架租赁的单子,我以前看过金总以前在杂志社的文章上推荐过,不知道音飞做的量大不大,我们这边有,但不是太多。

  我想主要的原因是这么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这个企业如果租赁期很长的话一个一个月的收,比如说这个企业有一点什么问题,后面的货款怎么办?尽管可以把这个利润,把这个利息打在里边,但是你每个月的化整为零,像银行一样的,这个是我们出租方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个货架,你别看是铁做的。其实很容易坏的,然后可重复利用性也不是太高。所以这个和叉车可能还是有一点区别,这个还要看。

  至于说和货架行业有关的其他服务业,我觉得以后肯定会有,比如说设计。现在卖货架就是卖钢铁,这个不对,刚才金总还在我背后说,做货架看起来很容易,小窍门比较多,他说的声音比较大,所以我听到了。就是这样,客户到最后给你称分量,我们里面其实包含了理念和概念,理念不一样,设计出来的方案不一样,用材也是不一样的。这些能不能算是钱?这些如果在我们中国人的脑子里面也算钱了,那么我们服务这一块的营业额会上去了。我是这样想的,谢谢。

  姜荣奇:刚才说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服务创造价值的问题,在中国这里普遍对服务,对收钱,认可性不是太高。我们现在物流系统集中商,尤其是合同,最早是质保期一年,现在提到了两年,现在有承诺质保期六年甚至十年的,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体来讲国内企业对这个服务要收费的理念好像不是太认可。大家都是认为买了这个系统就应该终身服务,但是同时招投标的时候,价格压得很低,不可能把每年的服务费加上去。我们国内企业对这个观念不是太理解,所以说靠服务来赚钱这一块,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由于我们提高了我们的服务质量,那么给客户的使用感受比较好,下次在定项目的时候,或者是说同行业来参观考察的时候,他会说这一家企业做得不错,甚至会优先选择你的同等价格或者稍微高一点的价格,这是变通来说通过服务来增加收入。

  第二个关于自动化物流系统租赁的问题,现在有一些探讨,但是作为我们自动化物流的生产、制造类企业,大家的利润率我感觉也不是太高。另外一个是现在我们的客户大部分的预付款,最多的30%,货款回收进度很慢。咱们制造类企业垫钱,再租赁有难度,这样的话必须通过第三方担保公司或者是租赁公司,与业主三方来谈才有可能。现在我们一个方面是制造类企业或者是民营企业等很多企业资金周转很紧张,但是设备上也有很多的钱没有地方投。下一步到底往哪投的时候,大家也在琢磨,要不要投制造业和物流行业。很多的战略投资家或者是资金投资者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有一些项目也在运作,对客户来说本身也是需要流动性,希望这个物流系统马上建了以后提高效率,但是钱没有。

  但是我们早期想了一个方法,就是说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是一种,但是现在有一些分步实施也不行了,必须要整个的系统完整运作起来才能见到效率,这个时候就需要用第三方的担保公司和一些其他的战略公司进来,他把我们的资金压力解决了,同时也对下游的客户的资金压力减轻了,最终客户慢慢偿还这个钱,目前有一些项目正在这样谈着。

  王继祥:两位老总的回答非常好,大家欢迎。刚才吴总提到这个问题,在我们物流装备界有几个趋势。第一个是在这个领域谈到租赁的话,实际上是叉车、托盘、仓储设施发展最好。这是从国际上的趋势。

  另外一个是从其他的领域里面,我个人认为也到了一个我们叫做物流装备的后市场阶段。我就这个观点来讲讲,因为我们随着我们的保有量,包括我们的立体库的保有量的增加,我们未来的专业服务也会出来,同时我们在这一块上,昨天我也在跟一个老总在探讨,就是说我们不仅仅是说后边的,因为不仅仅是一个租赁方面,涉及到金融,还有专业的服务,还有解决方案,涉及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出到这些问题的话,我们跟客户的沟通中,因为吴总涉及到我们的需求方,更多的物流系统中也应该更多的考虑后市场的问题,因为整个的跟我对接的时候,不仅仅是我们的销售到节点就完了,有的系统可能价格很贵,给你做的一个立体库,但是他的效率和东西可能会给你企业带来很多的,包括我的设备应用时间更长,可能损坏的时间,更新换代的时间也更长。这个实际上在我们这个领域里面叫做物流技术装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我觉得今后我们物流装备企业也要和我们的用户方树立这种理念。

  下面还有最后的一个问题,给我们刚才举手的那位女士。请你介绍一下,然后提问。

  提问:大家好,我来自施耐德电气的孟群,施耐德电气是一家全球化公司,我们是提供电气控制类的产品,我的问题是围绕物流业中长期规划的相关的问题。中国这两年的物流技术的发展可以说突飞猛进,向更高,更快,更强,在多样性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目前的整个一个全球化的,我们称之为节能增效,就是说这个减碳的排放量,在人性化,安全,注重人的安全方面来讲,我们在实际的过程中,发现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我们对注重,比如说欧标或者是和国家的标准之间,很多的欧标是强制性的标准,在中国我们很多是一些建议性的,非强制性的,这样的话造成了我们在营业的过程中发现了我们客户,因为他没有强制标准了,他在选择的时候,并不是很清楚你技术的背后,提供方案的背后所代表的这个标准是不一样的,会导致很大的价格差距。这样的话会导致在市场过程中很多的产品的质量、性能会有很大的差距。

  我想问一下,作为我们这个行业的领导,或者是说整个政府或者是说国家标准化方面,在注重人性化,节能增效安全方面的标准实施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和计划,谢谢。各位都是这个方面的专家,谁回答都可以的。

  王继祥:汪所长来讲讲。

  汪鸣:这实际上是一个大问题,我简单说,这里面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已经正式向国际承诺,要实实在在的减排,并且从上届国家发改委领导班子更换,大家可以看出来,谢振华是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中央官员,因为他是一直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国际减排的首席官员,所以把他留下来本身就证明了国家在这个方面实际上要有所动作。所以国家也正是向世界承诺要减排。

  另外是减排光有规章制度是不行的,还要有运行机制的建立,所以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以及和碳交易市场有关的金融服务的一些保障,这是在进行当中。

  第三个是各个生产环节,流通环节过程中怎么样的采用低碳、节能、环保的各种技术,这一块也是在推行中,所以刚开始我介绍中长期规划的时候,绿色物流的发展不单纯是趋势的问题,将来不管是生产商还是使用商都必须实实在在的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将来节约下来碳以后,会进入交易系统,会对你的成本,对你的生产行为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影响。所以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我们很快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会出台,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王继祥:有没有企业的老总就这个问题能答一下。

  王中军:我说一下,关于节能减排这一块我个人理解应该是从这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这种国家宏观政策的,比如说关于碳排放的成本问题,现在咱们装备制造业的话在投标过程中,比如说我们的一个堆垛机,在这个节能这一块,节省物料消耗,有一个能量反馈系统。如果客户没有特殊系统的话,你把这套系统加进去,的确是节省了很多,至少是用电会有很大的节省。但是作为装备企业来讲的话这个成本就上去了。这样的话成本上去,在投标过程中,直接给你排除掉了。所以这个就没有办法实现。

  第二个是从装备应用方面做一些工作。比如说施耐德等等电气制造商从事一个技术,还是说从能量的反馈这一块,很多家都提供这种能量反馈的系统,但是的话,这套系统可能各家成本不一样。所以说这一块的话比如说我们的客户一旦后期涉及到这种需要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选择,像西门子等等的公司,能不能提供一个适用的解决方案,让我们设备供应商去选择。所以这一块的话,我是这么想的,总体的,就是说如果是国家有这种宏观方面的政策,逼着客户,或者是说不管是从政策角度出发,还是说从自觉性角度出发,客户有这种需求。

  同时,我们设备制造商这一块也应该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两方面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推进这个节能减排。

  王继祥:你问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我个人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说接着最后的时间我也简单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关于物流行业的绿色物流,我在商务部正推一个叫做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行动计划。这个计划是商务部主导。行动计划当中大体上有两块,第一块是绿色仓储与配送合作伙伴计划。这个是由我们的用户方,需要通过认证,还要采用绿色的话,我们要有一个宣言,还要有一个社会责任和承诺。当然了,如果有这个承诺的话,我们希望国家会给他一些政策支持。这是我们用我们物流技术与应用的用户方,但是要求他必须要使用一些绿色的节能环保的物流技术装备。另外一个是绿色仓储与配送行动计划的供应商计划,供应商计划我们讲向所有的物流装备的供应商,征集你的产品确实能够实现绿色的这个征集的案例和产品,你的产品的话将来我们会放在一个方案库里面,方案库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做对接。这是一个我们的用户方的计划。一个供应商计划,一个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的计划。当然核心是标准化,前不久我们这一块上推动了一个标准,关于绿色仓库的标准讨论,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都在陆续的制定中。

  这个计划得到了商务部非常的重视。其中是现在的话我昨天其实跟一些我们的装备企业的代表也做了一些沟通和交流,现在在我们的物资装备这一块,关注到的东西不是太多,因为用户的这一块考虑的问题也不是太多。但是将来我们合作伙伴计划启动的话,还有社会责任会多的。我们重点推的是四个方面,一个是绿色仓库屋顶,光伏发电的,我们叫做绿色屋顶计划。一个是仓库的建筑结构,绿行动计划,这个主要在冷库里面,涉及到很多的技术。还有一个是绿色的物流技术装备计划。再有一个是绿色配送车辆的计划,这是这几个计划。

  重点的现在是能推进的,一个国家有政策的是屋顶发电的。还有一个电商包裹,这个量太大了,120亿个,巨大的浪费,这个东西是非要解决的。我们可能明年,就是2015年要推动这个方面的技术创新,我们有了技术创新,我们合作伙伴有管理和模式创新,两个去结合,我们把电商包裹的可循环的包装解决了,利国利民,真的是给社会做很大的贡献,现在我们光电商包裹缠绕带可以绕地球三百圈,电商包裹的包装可以摆满接近一百万个足球场,这个浪费非常大,也是我们要推动的。

  另外我们绿色装备的这一块的储能和叉车的排放,其他的一些将来都要通过标准化来推进。大家有这个方面的先进的技术跟我联系,将来我推荐到库里边。

  但是我感觉到我们貌似不是很积极,因为跟很多的物流装备企业我们也发过,因为商务部已经截止了,有一个关于绿色节能的产品目录,免费收录的,我们给很多物流装备企业发过通知,基本上给我报上来的很少。我就报上来两三个。其实这个东西免费收录到商务部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一个在商务领域里边绿色节能、环保产品目录,大家都不是太积极,但是我希望我们积极,我觉得我们物流技术装备领域里边,有责任为社会做这个贡献。

  当然我个人也愿意来推动中国绿色仓库与配送的发展,今天上午的大会圆满结束。

  下面我念一下会务组的通知,今天要退房的代表要在两点之前退房,午餐是我们早餐的地方。下午的会议一点半准时开始。谢谢大家。上午的大会结束。

  2014年12月6日 下午

  江宏:请会场外的嘉宾尽快入场,我们的会议马上开始。

  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的互动和演讲都非常精彩,下面是我们今天下午的演讲和互动。由我来主持,因为晚上还有晚宴,活动时间比较紧,所以我们严格按照流程来走。

  第一位有请物流系统规划与实施专家王银学先生,王先生也有很全面的从业经历,从做系统咨询规划到在不同的行业,比如说像服装、医药、电商等等行业都有很强的咨询规划经验和实施经验,由他来给我们做一个题为《甲方企业物流技术装备选型原则与实践》的演讲。有请。

  主题演讲:甲方企业物流技术装备选型原则与实践

  物流系统规划与实施专家 王银学

  王银学:各位前辈,我还是比较紧张,在座的有老师,还有老师级别的一些人物在现场,各位老朋友,新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讲物流装备的选型原则与实践,因为我一直在做物流装备。所以我就挑我会的讲讲,讲讲我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推销一下我自己。我现在在京东负责京东的亚洲一号项目,同时我是两个标委会的委员,也是国家电商中长期规划核心小组成员,参与国家电商行业的中长期规划,这个主要是和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一起来做的。

  京东的亚洲一号,有人问为什么叫做亚洲一号项目?这只是一个名称,当时建第一个项目的时候,在座有几位参与过我们的亚洲一号项目。上海是第一个项目,当时立志于建亚洲范围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项目之一,并不一定是第一。后来把京东所有的新建项目,买地,新建的这种物流货运中心,都统称亚洲一号。目前我们有七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成都、西安,其实远远不止这么多,我们上市公司公告了七个,我就写七个,其实远远不止。以往电商行业都是仓和配,现在我们电商行业有一个趋势,就是仓库和分拣配送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叫做运营中心,所以做物流装备的企业,这一点是根据这个节奏。

  这是我们京东上海的亚洲一号项目,今年前不久官方发布说通过验收运行,其实我们在六月份已经运行了,“双十一”的时候这里一天单量超过十万单。我们仓库有22个巷道,货架是最新的,立体仓库货架。这是分拣机,这是阁楼货架,这是阁楼货架里面针对中小货的拣货,是SKU级别的拣货。这是我们的包装复核的区域。这是交叉带分拣机,一个小时大概分拣能力在一万五左右。实际分拣能力为一个小时一万五左右。这是我们的监控中心。

  总的来说,京东亚洲一号项目是京东建的第一个项目,当中碰到了很多问题,我会把一些情况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原来在机械科学研究院的时候做过短暂的乙方,一直做甲方,有的时候我站在乙方的角度考虑。我们甲方经常会这么说,觉得乙方的工期延误了,东西不好,合作态度也不好,这是甲方的经常感受,而且觉得这个活没有干好,为什么老要钱?乙方完全不一样,乙方的感受是甲方为什么这样子呢?又不懂行,需求老是变,工期很紧,像我们电商行业有的时候,45天要求做一条分拣机,从下订单到交付45天,你想想,制造、安装、调试等等45天,这个工期,按照以往的工作来说的话是不可能的。

  这是我提到物流装备选型时候的问题,甲方和乙方共性的问题。我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特别是对一些新模式,我特别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我要什么东西,还有什么可选择,比如说我们以往不知道交叉带分拣机有什么好,以往是学顺丰用矩阵分拣或者是环型分拣,一堆人来看着分。很多人对物流装备行业不了解,还有我们到底要配多少设备,什么时候来买,从什么地方买。还有对这些装备的信任要求。对我们甲方来说,特别是做第一个项目来说我们真的不知道,可能乙方会觉得这么简单的事情你们不知道?我们真的不知道。

  前面抛了一点问题,今天到我的主题,我讲几个方面的内容。

  物流装备的选型原则,第一个是标准化。

  一、标准化

  其实上午各个领导都提到标准化的事情。因为我在参与制定一些标准,所以我对不标准化和标准化的好处和坏处,我自己有亲身的感受。我觉得第一点,如果我们甲方来说什么都捧着的时候,不知道学什么的时候,那就是选标准,一样的,对于乙方来说,你们给甲方推荐的时候,如果甲方没有主见,没有很具体的需求就推标准的东西,这是标准化的。我这里的图片是在欧洲看到的,可以看看,这是一家英国最大的生鲜电商,一年是十亿欧元,我们看看他的库房,从收货、拣货、搬运、装车也是右边这个图,问他这种方式和原来的差异,他们是成本降低了30%。右边这张图,是我在欧洲街头碰到的一张图,和这个不是一回事,他们这个配送的车辆,盖子打开以后还有一个踏板,给饭店、便利店配送,都很标准,而且可以看到车箱里面带着一个标准的堆垛车。这就是说在欧洲标准化不光是在仓储环节,配送环节也做得不错。

  二、实用适用,易用易修。

  甲方乙方都碰到的问题,只考虑到开始,大家招标、谈合同前面谈得很好,但是没有注意到后面的使用和维修保养。现在很多项目在这个方面扯皮的。

  三、稳定可靠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说间歇的高速不如平稳的中速。对甲方来说我们选择关键的设备,一定要保守,一定要选择稳定可靠的。对于乙方来说,还是要提高产品性能。我最近十年因为一直在甲方企业招标,感觉国内的物流装备发展很快。但是和欧洲的、日本的比较,我觉得现在差距不是小的,我觉得是大的。最近的差距是拉大的,我不知道我们在座的物流装备企业家听到有什么感受,我们在这个场合做这件事,我的感觉是差距拉大了。所以现在我们京东在有的项目里面,可能有的企业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根本不要说能不能中标,连邀请都没有被邀请,为什么?因为我们看了一下我们的信任指标,国内企业的确达不到。

  四、节能环保

  上午我们提到了节能环保,特别是有的企业对上市公司的节能环保,会有这个方面的要求的。我举一个例子,我不能举物流装备方面的,因为太敏感了。我举一个照明的例子。普洛斯盖仓库,出租的仓库肯定用节能灯,他自己用仓库的话肯定用LED节能灯,大家明白了吗?为什么?因为LED灯投资高,出租仓库的话不是他交电费啊。

  五、适当的前瞻性

  对我们甲方来说,其实很多的时候甲方很短视,没有前瞻性,我提出这个东西,也是装备企业可以拿这些和甲方聊。特别是大项目,在座很多的装备企业碰到大的项目,实施周期特别长,两三年,有的是四五年的。周期长,刚开始招标的时候,是一个需求,实施当中,可能需求变了,等到最后使用的时候,可能变化更大了。所以这个一定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应该有余量的。对于乙方来说的话,安全系数一定要稍微取大一点,为什么?因为往往大项目里面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实施方和最终的使用方可能是两个不同的部门的,这是第一个。和装备企业谈合同,和实施的,和最终验收又是不同的部门或者是不同的人。如果说最后的使用效率不太好,你们很难拿到钱的,这是很实在的事情,所以不管是货架的安全性系数,包括我们输送机的输送能力等等的余量稍微多拿一点,可能在投标的阶段,你要吃亏。但是,在后边你们可能就比较好了。

  六、不媚外,不排外

  这一点我估计我们国内的企业可能就是比较欢迎的。这是我一直在主张的,有很多的甲方一直觉得进口的东西好,但是还有一个就是说比较排斥的,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日本的企业,我也碰到过的,有一点排斥的,像日本的产品。其实我觉得在这些物流装备上面的话,也不要太迷信国外的企业。也千万别排斥,好东西我们就用。

  后面我再谈两个案例,好吧?这是我亲身经历一个案例,我们在选型的时候,到底是立体仓库还是VNA的方式,前期这是我们的一个项目,我接手的时候,已经规划好了,十万米高的建筑,当时是规划的VNA的方式。因为VNA的通道比立体仓库,堆垛机的仓库要宽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下,如果从存储容量来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后面会有一个对比。

  但是我们如果用AS/AR的方式,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这是真实的案例,在天津的一个案例。先不看数字,我们直观感觉平面仓库成本会低,最后下来看看投资方面来说,AS/AR的,因为货架的成本要算进去,因为货运多,钱也多,单价差不多的。我们看作业设备,VNA和堆垛机的,再存储容量,因为你堆垛机的需要人来看。最后这个项目报到领导那边以后,最后还是选择了AS/AR的方式,最后用的效果也相当不错。最后结论是自动化程度高,投资并不一定高,适当的自动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我们看看矩阵分拣和交叉带分拣,特别是快递行业,前几年矩阵分拣机有一两百台,快递和电商行业,我们京东就有好几十台。

  这是我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我们华东有一个项目,一天分拣30万件。这是平均的分拣量,不是“双十一”,“双十一”肯定是其三倍,这个平时分拣量要三十万件,我们算了一下,矩阵式分拣,在座的好几家都能做的,这个比较简单,我们量比较大,大概是在2800万,如果交叉带分拣,5600万,正好两个,是吧?我们报到公司去之后,配送部门毫不犹豫地说矩阵分拣,因为要考核成本,我做的一个对比,矩阵分拣很多人,我们看了一下,如果这个量矩阵分拣要350个人,为什么?因为一次分拣率只有70%,我们交叉带分拣机的分拣率我觉得至少是99.5%。所以交叉带分拣机滑上滑下的时候人工搬运就可以了。

  我们看看相差200个人,拿电商行业来说,一个人工成本一年十万块钱,各种成本加起来十万块钱。200个人,一年两千万,两年就四千万,这个钱才差2800万。交叉带分拣机用三年的话是相当于白送的,是吧?

  再看下来,交叉带分拣机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了。而且至少在快递行业和电商行业,已经有取代矩阵式分拣的势头,因为不需要人工识别,我不知道你们看过矩阵分拣没有。最开始那个地方,那个人太痛苦了,因为所有东西都在他眼前经过,我干不了那个活的,一会儿眼睛就看花了,交叉带分拣的话就是自动识别,一次分拣率很高,效率也高。我们京东讲“211”,上午下单下午送到,如果还是靠传统的矩阵分拣的话,可能满足不了要求。我是仅仅提到了这一点,还没有考虑到时效性。

  这个选型我举两个例子。这是刚才加上去的,因为到了电商行业的话,我稍微研究了一下,我这个数据是比较准的。第一个这几年电商的增长,平均每年8000万以上,这是准确的数字。电商和零售行业很类似,我们一万平米支持八个亿的销售,所以算算一年电商行业新增一千万平米的仓库,看多少叉车,谢总(林德叉车谢德安)听到很高兴,一万辆叉车一年,四万辆液压托盘搬运车,输送机至少500公里,我经受的一年几十公里了,这个五百公里是保守的,还有多少的立体仓库和托盘等等你们自己可以算,这里的话电商行业的物流装备的需求巨大。

  再给你看京东。去年12月31号的仓库130万平米,今年9月30号,230万平米,你算算,新增100万平米仓库,京东的盘子越来越大,后边的增长势头还是很好的。所以看看我们不光是仓储增加了,配送也增加了,配送相关的装备也是需要的。

  我们一年不到,我们员工增加了三万人,我也是三万分之一。这是我们电商行业的普遍的感受,估计其他的行业也会这样,简单的机械化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自动化,甚至是我们谈到更高大上一点的,智能化。最后自动化的设备投入的话数以亿计,我现在负责的京东的亚洲一号,基本上一个项目里面的自动化设备低于一个亿的比较少,几个亿的是比较常见的。

  前边我把电商行业拎了一点点出来,上午几个领导提到了,我们的量,上午说三到五年,还有十到十五年的,我觉得十到十五年还是有一点保守,我觉得这个势头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我再聊一下甲乙双方的合作共赢。我们甲方和乙方都碰到了这个问题,就是人工成本的增长。这个其实对于像京东这种企业来说,更凸显了,比如说像我们林总(世仓林明孝)做货架的,几千人就算可以了,我们按照千来算的话,我们京东一下子可能增长三万人,按万计算的,这个不是一个数量级。所以我们对人工的成本的敏感度更高,所以对于自动化这一块的需求会更强烈。刚才你们看到了,我前面举了一个例子,这一个交叉带分拣机,这一条我们提高了多少效率。你们乙方面临的问题,我们面临到甲方在慢慢的成长和消费,可能你们感觉我们甲方越来越挑剔了,是吧?还有就是说你们自己之间的竞争,对我们甲方来说希望你们自相残杀越厉害越好。这是我的一点感受,我觉得物流装备不是奢侈品,但也不是易耗品,这是说给甲方听,也是说给你们听的,不是奢侈品,就是说对于我们甲方来说这是可以消费的。该买得买,得采用。不是易耗品,对于你们来说我们买了这台设备,该使用的年限,到这个年限了,不能买了很快就损坏了,所以不是易耗品。

  第二点,沟通。其实很多项目的成败,不完全在于技术和价格,很大程度上是沟通,这个沟通上的话,以往我们说了,甲乙双方是沟通,不是勾结,一定是沟通,不是勾结。这种沟通在现在习主席的反腐状态下的话真诚的沟通更重要,能做到什么样就做到什么样。

  第三点是我们甲方要明白一分钱一分货,好东西可能要贵一点的。对于物流装备企业来说一样的,我们花的一分钱你一定要给我们一分钱的东西。这种东西不能说给我半分钱的,或者是说不给。

  第四点是你们要理解我们的苛刻要求。甲方的苛刻要求是乙方成长的推动力,你们自己可以感受一下,其实很多的时候,装备企业是被我们逼出来的。我们也是被那些消费者逼出来的,我们京东为什么要“211”呢,为什么急速达,三个小时送到,某种意义上被你们逼出来的,你们很多也是京东的客户。

  还有一点是乙方的适当坚持是对甲方的纠偏,这一点相当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乙方一味地迁就甲方,甲方说怎么弄就怎么弄,这样不好。有的时候甲方提的东西是不懂的。往往乙方过分的迁就甲方,最后的结果是双方都受伤害。

  我还有一个观点,最后的这一句话,最下面这句话是我经常给我的同事讲,甲乙双方一直是合作的关系,乙方倒下之前我先倒下,一定是这样的。为什么?活还是乙方做出来的。我们甲方要依赖乙方的东西。

  以往的口号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前面我讲了很多的甲方的,这些对我们装备企业有所启示,我觉得应该是知己知彼,合作愉快。谢谢各位。

  江宏:让我们再次感谢王银学总监的精彩演讲,谢谢。

  其实王总作为甲方,对我们来讲,他演讲这个内容很重要。虽然物流装备市场空间很大,但是最终要为客户做好服务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刚才王总讲了几个观点对我们很重要,比如说选型原则的分析,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观点,比如说标准化,稳定可靠,节能环保等等,也是我们上午很多专家的观点,这都是有共识的,甲方和乙方在很多方面有共同性的。还有是甲乙双方怎么样合作共赢,这是对我们来讲更有启发性的方面,其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个是说要沟通,不一定在于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而是在于说把什么样的东西怎么样卖给客户这个可能更重要。另外一个就是,刚才他说到一分钱一分货,我觉得我们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看待价值和价格的问题,价格高并不一定价值高,这个中间也是需要权衡和平衡的。

  下面再次感谢王银学总监的分享,谢谢。

  下面我们有请另外一个重头嘉宾,我们杂志社的常务副主编王继祥,我们王老师是非常肯学习,肯钻研,善于发现和总结的一个人。他一会儿的分享有很多是杂志社的观察,也有很多是个人的总结,下面有请王老师。

  主题演讲:2014物流装备产业总结与2015年度发展预测

  《物流技术与应用》常务副主编 王继祥

  王继祥: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对中国物流技术装备行业的发展和看法。说句实在话,中国物流装备技术行业的发展不太好分析,因为这个行业缺乏统计数据。

  在没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只能凭感觉来分析,我的分析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从背景分析、发展的现状,产业的规律和需求的热点这几个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首先看一看关于我们整个经济的,实际上这个地方有一个观点,下面要讲,就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现在我们说进入新常态,这是一个大体的判断,这个新常态的话其实这个领域里边我觉得现在很多的经济学家缺乏一种对中国经济潜在运行能力的分析。

  上午,其实社科院荆林波教授已经谈了社科院,我是知道那个课题组的,20年前我参与那个国务院总理基金资助的课题,宏观经济新时期分析的课题,他们的那个课题组是社科院的院长刘博光和刘竖成,数量经济所的所长,他们有模型。但是我个人,应该说经济的潜在运行能力的理论和测算模式是我在1992年提出来的,现在要查的话可能还能查到这个东西,而且当年也是获过奖的。

  经济潜在运行能力决定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不是拍着脑袋说我应该新常态,我不应该新常态,我应该7.5,应该8.5,现在我们经济学家都在拍脑袋,没有人做经济的潜在运行能力分析,社科院还在做,我挺敬佩他们。但是他们怎么做的我不太清楚,而且这么多年我不做这个了,这是我拍脑袋拍的,不是做模型分析的。原来我有这个方面的模型,这是经济新常态的话,这个潜在能力有一段时间是7-7.5。

  这个新常态是一个方面,经济的新常态带领物流由高速增长降为中速增长,这是正常的,现在我们物流行业发展速度并不快,有很多悲观的和乐观的观点。关于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历史机遇期还有多长时间,我既不乐观也不悲观,我个人觉得有十年,这个十年开玩笑的角度上来说。还有我们精星崔雄崔总说算命的那个,大家不要小瞧这个东西,按照我们古代的《易经》上的说法有三元运行周期,我们中国三元运行周期最旺的是2002-2023年,这个里面不管怎么样都是要顺的,时间关系不展开,这个涉及到很高级的模型的。

  物流装备我个人的观点,我们进入了非常态,为什么说物流装备进入非常态,有一个观点,这个不是跟经济速度有关的,恰恰是和经济速度呈反向关系的,经济增长下降,我这个上升,为什么说一个上升,一个下降呢?这个跟人群GDP有关。在全世界上人均GDP到了现在我们这个阶段时,是企业的物流系统升级改造和转型的阶段。主要的特点是土地成本上升了,劳动力成本上升。我要写的第三个利润源,在世界上喊第三利润源最热闹的是20年前,那个时候很多的国家到了人均GDP是现在我们的水平。现在我觉得我们应该喊第三利润源,我们早喊了二十年,现在没有人喊了。第三利润源靠我们物流装备“挖”出来,有源就要挖,我们这个是最厉害的地方,我们也有一个判断,我们物流装备也是分层次的,上午的话崔总有一个感觉,和我们伍强尹军琪尹总有一个感觉我非常理解,崔总的感觉是货架的角度和叉车、托盘是相类似的有交接,同时货架和我们集成商也有一个交叉。所以我们货架可以感觉到五年,甚至是多一点。但是我知道我们的叉车基本上快到末期了,叉车的高速增长没有了,但是自动化的,物流系统的增长应该是有十年左右。

  简单说一下几个特征,,北京宣言里面提到了大变革、大发展和大创新。这个变革我们是有几个的,这是我们和全世界一样,遇到的共同问题,一个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变化,很多人分析没有到位,电子商务给我们物流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把我们的物流的终端延伸到了个体。也就是说从to B到了 to C,这个变化改变了电子商务整个物流的系统架构,这个变化是巨大的,原来的话我们还可能,可以批量的做一些配送,现在我们是终端配送,面向个体的配送。

  这个变化带动了我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还推动了产业互联网,我们把技术工业革命概括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德国的4.0,关于工业4.0我解释一下,工业4.0的体系架构里面有一个括号,叫做CPS,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有的时候拿不到话语权,这是863计划我们好几个院士已经研究了十年的,全世界不光是德国,不是说德国提出了工业4.0,全世界都是这个趋势,我们的专家不善于概括成社会容易接受的,不善于包装和宣传。德国一个工业4.0占据了全世界的眼球,实际上全世界制造业都是往这里发展的。

  我有的时候觉得挺遗憾。在我们做4.0研究的这批院士们在物联网热的时候他们依附于物联网,4.0热的时候他们依附于4.0,实际上他们在863计划里面已经研究了十多年了,学术名称叫做信息物理系统,这个不展开讲。这个变化对我们来讲应该非常大。

  第二个是大发展,不展开讲了。大创新的话大家一定要注意产业互联网。我们过去叫做信息互联网,是我个人认为到了4.0的话是一个观点,最早是一体化物流,然后到了供应链,现在是产业互联网带来的物流的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最早是信息互联网。信息互联网是到计算机这一端去看信息,把物品往物联网上放的时候带来的电子商务,我们叫做销售互联网,再往工厂和系统延伸带来了产业互联网,现在我们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我们物流行业也进入了物流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创新应该是一个动力,这个动力是非常大的,带来了智慧制造和智慧工厂的工业制造,对我们物流系统的影响,带来的电商对我们的影响,和其他的很多影响。我们物流互联网是一个信息驱动的,大家要关注这个观点。

  另外我们都说机遇,现在互联网思维都讲,而且有一种说法,这是以雷军的说法为主的,他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而且现在很多人纷纷想当猪,我觉得这是非常错误的,台风来了,猪飞了,台风过了,摔的最惨的是猪,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借势腾飞的鲲鹏,要求你有会飞的本领,而不是当猪。我们一些没有做过这个行业的人,没有会飞的本领的人,盲目进入这个行业的话也有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他要进这个行业也要先学会飞翔,这个时候你才能借这个风口和风势。所以我们说中国梦需要晚上做,白天干。如果白天做梦就是白日梦。

  我们涉及到一些先进的技术,给大家说一下,这些东西应该说有的跟咱们现在的关系不大,但是了解一下还是可以的。

  第一个我们看到的是无人机,现在我们国家低空已经开放了,我们的顺丰已经把无人机配送测试了很多,它也是我们物流配送一个装备,我们和国外亚马逊都在测试,全世界面向终端的物流系统的架构改变,全世界是同步的。都是电子商务引起的,那么终端的改变,其实我们也都是同步的,无人机配送是发展得很快的。中间的那个图片是自提货柜,在全世界的发展也是同步的,我们不比他差,右边是一个配送中心加上地下的物流系统,这是我们中国一个宋天虎院士做这个方面的研究,德国也在推,我个人感觉中国的院士不善于包装,将来的系统通过4.0打入到中国城市的话又有可能占据了中国的地下物流系统,这个投资比建一条路还要省钱,地下是一种胶囊型的配送车,和城市中的配送中心结合,这张图片是一个地下物流系统,我们做物流领域里面,做物流装配的也有一批院士,我们都是搞物流技术装备的,大家对我们的这批院士不知道,因为他们不会包装,占据不了我们的话语权,我觉得我在替他们做一个宣传,这个图片是食品,亚马逊的机器人,可以把仓库动起来,货架动起来。中间这个图片,来的里面有做手持终端的,中间这个是豪创,用了可穿戴的技术把手持终端变成了介质,在快递领域领域有很大的突破,这个人在飞利浦是首席科学家,现在有很多的科学家在我们物流技术领域里面做的创新,我觉得我们物流技术装备科学应该知道。下面这个图有一点科幻,中国有研究,国外也有研究,这是用量子隐形传输,一个东西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另外一个地方神秘出现,这个在信息领域已经实现了,世界最高纪录是500公里,中国曾经达到过世界第一,到300公里,但是中国现在落后了,大家知道这是物流技术,现在是信息能实现,实体还不能,这涉及量子力学,几层空间的问题,非常具有科学幻想,和最近放的一个电影是有关系的。我觉得我们搞物流技术的,这个东西是远,但是我们了解,这可能是未来一个幻想,但是我们应该要知道,这些东西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是背景,我们面临的这几个背景,大发展、大需求、大变革。

  现状的话,我们知道,就是说经济转型推动了物流需求的大幅度上涨。前十年中国物流技术装备的大发展,主要是叉车、托盘和货架。我们叉车连续那么多年,30%的增长,而且由两万多台到现在的36万台,这个发展速度非常快,未来的市场驱动的主体,随着人口成本的上升,已经变成了自动化物流设备,智能穿梭车等等的设备,从现在趋势看,2014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我们现在整体的行业来看,有20%左右的增长。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5倍以上。这是我们的一个,如果说是机遇期的话我们有一个判断,中高端物流技术装备慢慢进入到一个发展的机遇期。现在的话,我们从2002年以后的话,刚刚提到了,我们是物流装备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先从叉车开始的,去年的时候,我们是33万台,今年有可能到了36万台。托盘的话我们是一亿片到8.6亿片,这是2013年的数据,今年有可能是九点多亿片,这是保有量,不是年产量,年产量是两亿多片差不多。

  自动化立体库也是根据不完全统计做的一个数字的判断。从自己的判断来讲,叉车、托盘总量上慢慢基于饱和期,处于一个循环增长,会出现有的年份下降,有的年份上升,是一个循环周期的增长,其他的自动化的东西,要进入到高速增长的一个后期。成为了行业的领跑,这个是我的判断,因为刚才上午说八到十年行业的战略发展期,刚才沈飞工业王中军王总讲的说还要更远,还是从电商的角度,我就是说我们判断这个,可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的角度,我们崔总从货架的角度,我们尹总从自动化系统集成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判断,这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叉车从2000年到现在一个发展的大体趋势,15年间总体保持着高度的增长,波动的起伏很大,但是在中国市场上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下降。我是指国内叉车市场。我们国际上的波动是非常大的,国内市场基本上没有负增长。即便是经济危机最厉害的那一年,也基本上是平着走的,这是国内市场,在28万台左右,现在每年36万台,基本上有很多的出口。

  电动叉车的比例,这是我们用了陆总那边的数据。我们的比例是22%,世界上是53%,这个的话我觉得将来是有一个空间,因为中国的仓储叉车,电商的发展比例上有一定的发展,包括仓储叉车现在是12,世界上是40%,广东、山东、浙江、上海,江苏占前五,这是按照台数,不是资金。

  托盘2014年年底预期可能保有量超过9.5亿片,刚才说2013年八亿多,然后生产量是2.4亿片左右,这是经过调查和测算的数据,现在木托盘比例比较大,占80%左右,塑料托盘是12%,这两年石油价格继续下降,有可能塑料托盘的比例会上升,以前我们判断塑料托盘比例会上涨,但是不仅没有上涨,而且下降了,主要是石油价格在涨。现在是800万片左右,比例非常低,市场空间很大。

  最大的问题,去年的时候北起院陆院长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今天王银学总监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不是物流技术装备行业的光荣,昨天理事会也谈到了怎么样创新的问题。我觉得对于物流行业来说,这个问题我们是要解决的。不然的话我们会出大问题。

  这是关于我们一个现状,大体上一个感觉和判断。我们看看这个规律,我喜欢分析问题从一个规律角度上来看,我们一个产业的规律有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很多的产业都是这么样一个规律。我们看我们对这个行业怎么样判断,叉车、托盘可能要开始进入产业周期的成熟阶段。可能总体的趋势还要有一些上涨。个别的年份还会有一些下降,增长速度绝对不会再出现百分之二三十,出现的话过几年会跌下来,这应该是一个大体的判断,但是总体上成熟期可能会最后一个努力,还要往上升。还会升一段时间,但是,不会像过去的高速增长那么一直增长下去的。这是其一。

  然后就是产业当中,刚才说了后面的那个规律,自动化是在高速增长阶段,那么我们要在这个产业规律中找机遇,要找风口。现在我们来看的话我们有几个判断,一个是物流自动化和机械化设备,这个我们认为继续要保持高速增长,智能化设备获得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不具体念,因为时间的关系,PPT比较多。大家也都能看到,因为资料里都有。

  模块化这一块实际上是我们物流领域里面反过来用在我们装备制造方面的一个思路,模块化的制造和标准化的制造,也是我们物流技术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物流领域里面的商品包装,在容器、存储设备、拣选设备、输送设备这些东西都要走向标准化和模块化。这一块有发展的机遇。

  另外电商包裹,可循环包装技术具有大的发展机会。这是除非我们技术上解决不了,如果技术上解决得了的话是利国利民的。现在的电商包裹的浪费和污染是根本不符合现在经济的转型,不符合我们国家对世界的承诺,浪费惊人,120亿的包裹,马上变成200亿,300亿,500亿,他的缠绕膜可以绕世界三百圈,这个量比物流周转箱还要大得多,这个使用量在台湾有塑料标准的便利箱,法国也在用便利箱,但是推得不是太成功。但是这个领域里面我们要有一些转型,我们先出现了这个问题,将来发达国家也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领域我们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话我们如果突破我们就是世界第一。这是值得关注的,还有就是物流全程的信息化和输送分拣设备,这个不展开讲了。

  另外一个观点是物流装备的后市场。我觉得随着物流装备保有量的增加,叉车后市场已经提到了很多年了,当然我们上午提到了租赁各个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物流装备的后市场领域,我们必须现在开始关注了,将来甚至有可能出现专业的,因为很多的集成商也有可能换人了,原来做的东西升级改造也需要后市场服务的专业团队,甚至是专业公司做升级维护都是需要的。

  我们从立体性的货架和托盘都是有租赁,到叉车。后市场不仅仅租赁,后市场也有金融服务、租赁服务、解决方案服务等等很多的服务。我们这个领域里面后市场做得最好的是叉车、托盘和仓储设施。但是我觉得别的也应该有。至少,其实刚才王总算到了几笔账,至少我们要有思想,我们做方案的时候,要有后市场的思想,要把前市场和后市场结合起来做一个全寿命周期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话更容易打动客户。因为我们的客户有的时候不懂的话很容易被投资额很大吓退,刚才王总算了两个投资的对比,全寿命周期一算马上觉得我们上一些自动化的反而便宜。其实这个是全寿命周期的思想。我们尤其是做一些先进设备的,必须要有这个思想,帮助客户算账,如果没有这个思想的话,客户简单的做价格的绝对比较,不利于我们比较中高端的物流技术装备的市场推广。这个后市场我觉得应该关注,而且他的关注点应该是全寿命周期,我们的市场和服务的全寿命周期的思想去关注,去做这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后面的单元化不展开讲了,这是关于一个产业规律和一个变革,往往后市场这是我们自己,我们杂志这一块总结的观点。

  发展趋势,昨天讨论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先进适用。但是从现在市场的主流,先进适用还是主流。而且我们第三方物流公司,如果说这一块的市场启动开始也是先进适用的,大体服务还是在产业物流和工业物流,但是第三方物流和城市配送的启动这一块还是,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是一个热点。2015年是智能穿梭车,这几年都是热点,毋庸置疑2015年还是热点。

  分拣技术向快速、精准、自动方面发展,半自动和全自动的输送肯定会得到更多的应用。智能叉车、导引车AGV、码垛机器人,我们知道机器人在中国的增长是40%-50%的增长,而且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了,而且中国机器人市场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另外是电子标签、语音拣选和扫描仪,这是和信息化、自动化结合的,应该说有一个更好的增长,但是市场空间并不一定是增长是你的竞争,这里我说还要有技术创新,包括手持终端,如果说介质扫描的技术过关的话,那个介质扫描出来的话,将来会有可能颠覆我们的靶枪,我们说技术创新还是主线,但是如果有技术创新的话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影响,包括货到人的拣选和机器人移动货架的亚马逊的技术适合不适合中国,有的专家提出来不太适合,我个人觉得还是适合,我到过电商的仓库,我看过他们现在靠人工模拟使机器人推着货架在走,到等待区听叫号,如果真的是完全机器人带着货架走,那真的是适合的。不是说没有市场的。

  自动化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这是将来的趋势,现在可能还不那么紧迫。但是将来,必然要有这个趋势,上午的时候,我提到如果将来我们人和物理系统对比,有一个趋势就是现在在网络这一块上有一种趋势是把智慧放在网络上,如果说互联网变成了所有机器人的一个大脑的话,那个是超级大脑,那个大脑是远远要超过我们人的。上午的时候,荆林波教授在讲一个小女孩儿怀孕的故事,完全体现了这个方面的故事,时间关系,咱们不可能在这里讲故事。

  我们下面交流现实的,真实的例子,物流的互联网时代,所有的技术装备都有可能要接入互联网,而且我们前一段碰到了中国非常权威的一个机器人专家,也是机器人的领导者,他给我讲,说我们过去的家庭机器人,很难解决的是智能系统,包括眼睛识别和耳朵识别,现在简单化了,把技术放在网络上,通过网络指挥机器人,机器人成为一个自动感知的自动机械设备,可以实现很多功能,通过网络来控制,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这是电商带来的快速分拣,不展开讲了,发展得很快。智能化的网络信息技术,这些我们可以不懂,但是要了解,因为现在的技术发展越来越跨界,跨界的结果是我们可以不对技术做具体了解,但要对技术的趋势和模式有所了解。现在在电子商务领域里面,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这个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已经有很多应用了,王银学王总在这,他们京东商城里面的数据系统和阿里巴巴的数据系统都认为是他们最大的一个资产了。他们认为他们外行颠覆我们物流技术领域里面一个内行核心的东西,因为有那些东西,那些东西代表货主这一方,大数据的影响非常大。这是电商的需求。

  这是2015年的需求特点,这是商贸物流,上午也探讨过。冷链这一块大家非常关注。其他是行业的传统的热点,预测这一块有一个基本预测,有数据我不念了资料上都有。大家快速过一下,这个发展的特点,我们资料上也都有了。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们重点说一下我们的工作,资料里面也有,我们认为物流互联网时代进入物流4.0。刚才我提到了我们互联网思维是C端驱动,物流这个口也是开始C端驱动了,这个应该是从电商的包裹开始。协同物流有一个比较,这是我们倡导的一个协同物流的概念,大家比较一下我们协同物流的思想和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区别。先行物流是我多年倡导的,我认为阿里和电商大数据已经可以做到先行了,不仅体现在这,体现在物流的方面。做不到先行,靠后续优化解决不了问题,尤其是国家角度上,一个长江大桥锁长江以后,甚至是南京长江大桥要不要炸都已经讨论了,这个物流不先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先行物流里面说得比较多,我们快速过一下。

  绿色的仓储配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绿色仓库、节能环保的设备、发电和城市配送。这一块上午也提到过,我也不展开讲了,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广泛联盟和市场推进,这是绿色仓储与配送,这是我主导的。

  这是吴清一教授这两年倡导的单元化物流的开展。这是欧盟的一个citylog系统,终端配送箱加上门店的小集装箱再加上车辆的循环取货与共同配送,解决城市物流的一个系统。这是在终端的配送上。关于物流标准化我们倡导以企业为核心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这是我们最近推进的标准化工作。还有托盘系统,过去我们有一个弯路是闭环,现在我们提倡开环的,我们有时间再交流,过去的闭环是一家公司做循环共用,开环是建平台,标准,网络,符合互联网思维。开环系统做得最好的是欧洲的标准托盘。

  过去我们把欧洲的标准托盘当成交换制,实际上是有偏颇的,我最近的调研,它是一个开环的托盘循环公用系统,不是一个闭环的,应该说从这个角度上理解的话有便于将来的推广,将来国家也要在这个方面推广,我也要推动,现在我们闭环是可以做,开环我也在推动,开环的共用的发展。这是商务部的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做了很多的工作。

  基本上现在我们做的这些工作还有我们倡导的物流理念是基于我们对行业的观察提出来的思想,这些思考结合着行业的发展,我们做出这个方面的工作,有一些推进工作在跟商务部结合,有一些工作和联合会结合,当然有一些工作和仓储协会结合,我们通过这种结合,把一些理念和企业的技术,包括一些发展方向结合起来,我觉得我们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应该有责任,也应该有目标,应该有我们的梦想,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这个领域里边给国家做一点事,因为这个机遇是难得的,现在这个阶段,全世界的市场,很多的方面我们和世界同步,包括电商、物流智能化和工业制造,因为现在的制造业核心在中国,现在美国要再工业化,但是再工业化总是要有很长的时间,制造业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肯定也在中国,所以这一块市场空间应该说非常大,在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拓展思维,同时我也觉得我们一定要抓话语权,这个领域里面德国4.0把我们的话语权都抓不到,我们做了那么多年,我觉得话语权我们也要抓,好多的工作其实做得都不错。我觉得我们这些企业可以进行探讨,先面对面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互相改进。然后推动中国物流技术装备的大发展谢谢大家。

  互动论坛二:当前阶段,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必需进行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决定

  江宏:感谢大家的认真聆听,我们杂志社成立了快20年,做了很多分析和总结,王老师非常健谈,也非常善于总结,其他的话我不做点评了。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第二场互动,这是针对当前的阶段,物流装备企业需要战略思考和战略决定。物流企业发展不仅要看到现在,还要看到未来,像我们大会主题一样,不仅有远见,还要有远大视野。我们首先有请论坛的主持,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院名誉院长陆大明先生。下面有请高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乃义先生,南京音飞货架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跃跃先生,山西东杰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同军先生,江苏六维物流设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林先生,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副总裁谢德安先生。大家都是老朋友了,我不做具体的介绍了,我们互动还是45分钟。

  主持人陆大明:我也是这个行业的老兵。今天主持这样一个论坛,以前我经常被提问,今天我站在主持人的角色上转换一下,因为总的来说咱们国家最近也发布了未来15年的发展规划,上级包括我们这几年整个的物流的需求有了比较大的发展,整体上好像我自己的感觉,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然后系统的要求,单个设备的参数越来越高,但是反过来说,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觉,包括在座的和台上的嘉宾。我觉得我们的价格,平时的价格是越来越低。一路走低,好像跟一般的常规不太一样,一般的常规是市场需求旺盛,我的价格肯定会上去。市场需求对这个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价格也应该上来,再加上刚才说人力成本在上涨,原材料在上涨,各种环节都在上涨,为什么价格会越来越低呢?所以我自己也在觉得我越来越不明白,大概也是年纪大了的原因。

  正好今天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所以下面我们就开始进行这样一个交流。在座的这几位,实际上不再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了。因为他们都是这个行业的重量级的大腕,在座的除了林德公司以外,剩下的都是民营企业,他们这些老总,企业家们是作为民营企业来说,我觉得他们对市场的敏感性是最敏感的。赔钱了就是自己的钱,赚钱了也是自己的钱。国营企业,或者是国资背景的这个钱是国家的,赚了是国家的,赔了也是国家的。所以敏感性不太强。

  我相信他们对市场的敏感性可能会非常的强。所以首先我想让各位用一两句话对自己现在的整个行业的现状,你自己的基本估计,比如说希望你觉得是好,还是不好,还是一般,什么原因不用说,我们后面再说。我先看看大家对整体的行业,可能未来是一个,大家觉得非常有信心,非常好,还是说我觉得一般,甚至是说我觉得一团糟,或者是说很多的问题我们讲这个结论,后面再提问的时候,我们再展开说,好吗?按照这个顺序,好吧。

  余乃义:我先说一下,我只能代表高科评价,总的来讲我们认为非常好。而且高科通过这三年的产业格局,今年应该是实现40%以上的增长。

  金跃跃:这个答案我想我的观点跟大多数人是一样的,行业是乐观的。在这个乐观中属于我们音飞的,或者是说属于我们自己的位置,一个旧的时代一页即将翻过,新的一页即将开始,在新一页中自己站在什么位置或者是高度,未来充满了风险和机会。

  张同军:东杰装备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将近二十年,目前行业来讲应该是不错的,现在遇到价格的因素、产品性能因素比较多,总体上来讲,市场前景不错。

  徐正林:牛市到来,挑战很残酷。

  谢德安:从叉车行业来看的话,今天很多专家提到了,王总也提到了,叉车行业即将进入一个相对成熟期。正好契合了中国整个国家提出了战略,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这个大家对效率、对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来说是好的,因为我们一度倡导这个方向,所以产业的角度来说,可能高速的发展过去了,会进入一个相对的新常态,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我们高端制造业来说应该是利好。

  陆大明:刚才各位站在自己企业发展角度,已经把他们自己对市场的一种基本的一种认识跟大家展现了,跟大家分享了。下面我们来看看,面对现在咱们国家相关的政策发展规划,今天上午也解读了论坛,包括市场的需求和王继祥主编讲的这个一些市场的预测分析,作为你们这些企业。尤其是企业的老总,对自己企业又进行了哪些准备,在未来的一个短时期里面有什么样的战略思考,或者是说有什么样的战略决策,下一步我准备怎么干,有说好,有说非常好,还有说比较残酷的。现在我们,无论是好也好,不好也好,我们总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说自己怎么样干下去,我也是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好几位很快要准备上市了,已经排队进入了政策,这样的话对自己企业将来的发展也有很多比较深刻的理解。所以请大家都发表一下演讲,好吧。

  余乃义:高科今年22年,坦率的讲,讲到战略,对于我们来讲是高大上的问题,我们很少探讨战略发展。每年做完以后把这一年的账算算,明年怎么搞?也就是到此为止了。那么随着这几年的发展,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刚才陆大明院长说为什么价格越来越低,竞争惨烈?实际上我认为,因为这个行业的规模确实在不断的扩大,陆大明院长比较清楚,您是老前辈,过去我们做集成系统和自动化库没有几家,现在几十家,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个企业对自身的要求更高。高科这几年,最近三年我们一直在做一些战略的布局,我们依托北京的技术优势形成了自己的研发技术中心,那么依托长三角的机械加工的优势,我们建立了自己的产品中心。研发中心上我们也进行了布局。

  通过这些战略的举措我们给自己定了三个核心,一个目标。就是说好产品,好的解决方案,好的工程管理,这是我们要做的三个核心,我们企业生存的三个最关键的因素,这三个核心的基础上我们形成自己的目标,就是精品工程,为什么?因为昨天我听到昆船的姜荣奇姜总讲到了,我非常尊敬,他们去年花了这么多的资本做客户体验中心。我们作为系统集成行业来讲提供给客户的不是产品,是工程。刚才京东王银学王总讲到了知己知彼,合作愉快。我觉得这是很高的境界,尤其是系统集成行业来讲,你想和客户达到一路的欢歌笑语,你好我好的太平歌,目前我们的项目里很难做到,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暴露得比较严重了。不管怎么样,在做的过程中可能会在各个环节里面出现你想不到的矛盾。现在我们通过服务体系的提升和工程水平的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在举措里面,高科认为碰到最大的问题是两个,一个问题是人才的问题,昨天我们张总也提到了这个问题,说为什么这个行业的人这么贵,可能是别的行业的好几倍。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才流通比别的行业相对要小、要慢,市场上没有那么多搞自动化的工程师拿着简历去找工作的,很少。我们现在的人基本上靠自己培养。现在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他讲到贵是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怎么样给这些人提供一个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和职业发展规划。怎么样让90后在你这个企业里面干五年,十年,十五年,路在哪?第三个层面更多的有一些企业考虑股权的改革和优化。这又是一个最高档次了,如果说企业要想上市,想要做百年老店,我认为你的股权最终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现在机遇期过程中,企业要重点考虑,第二个考虑的因素是难题是什么,我们作为集成商,现在做的工程越来越复杂,这个过程中你搞技术创新做不了几个东西,对于高科来讲,只能做仓库和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这两个方面来做,还有那么多产品怎么办,我们需要社会合作机制,我们这个行业中,在座的所有人将来都要在某一个项目中相遇,这个项目中一起展开合作,这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今后怎么样建立和行业之间的合作体系,这是我们高科将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谢谢。

  陆大明:刚才余乃义余总把他们企业从主打,将来在精品工程和凝聚人才进行考虑,时间关系一共给我45分钟,我想我们就不一定说每个人,每个问题都回答,我想下面我就选一下东杰的总经理,你来说说刚才的问题,还是继续说这个思考,我知道你们很快就准备上市了,你在这个方面有没有什么。

  张同军:谢谢,我现在说一个什么问题,就着余乃义余总的话往下说。刚才余总说到关的问题。我觉得我深有同感,因为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去做一个项目,要求招标,招标的时候没有说用什么设备,定完标以外他说用国外的设备,我说国内有这个设备为什么不用,他说国内的设备不是不行,是不够好。这句话对我打动很深刻。这个现象来讲,国内的设备不是说国内设备不行,也不是说没有这个设备,是咱们国内的设备的质量还存在问题,和国外存在差距,所以说我非常同意余乃义余总的精品战略的方法。所以东杰来讲,也是在做这个工作。我们口号是做全球物流装备第一的口号,保证我们现在开发新产品的创新问题,包括国内向国外的堆垛机的速度最高达到三百米,还有达到三百六的,但是国内的机械达不到,所以我们也是在做这个研发和考虑。包括这种堆垛机我们已经设计出来了,还是要向国外看齐,但是这个东西还要可靠,这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这是昨天和今天各位老总和各位专家一直在谈技术创新,技术准备的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发展的战略,还有一个考虑,现在大家都在讲4.0,到底4.0什么问题,我也是说不清这个东西。但是我有一个想法,可以跟大家共享。昨天我也说过这件事。

  也是就说现在电商来讲,包括咱们自动的仓库来讲,每个电商,或者是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立的东西,电商包括现在大数据、包括云。每个电商自己有自己独特的云的计算和大数据,但是我们想,我们也在开发这件事。我能不能做一个电商或者是仓库的后端、末端的自动化起来,把这个云的平台运用起来。

  我做一个平台的产品,各个物流商,电商都在我的平台上运作,你就不用维护你的数据问题、软件问题了,不用维护。通俗来讲,和移动网络一样。大家都在用手机,为什么咱们电商不能用这个东西呢?只是我们一个想法,也许是成熟的,也许是不成熟的,我们现在在研发这个方面的事情。这是我们从物流、装备、制造业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前端和末端考虑的。末端来讲从仓库出去以后的运输问题,从仓库出来以后怎么样运送到用户,有的是叉车出来的,我能不能不用叉车,怎么做呢?这是咱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陆大明:张同军张总从他们的企业,觉得要站在技术的制高点,觉得要做到世界第一,包括现在想的是能够满足电商需求的平台,建设终端平台的设备为出发点来考虑他们的战略,我相信其他的几个企业也会对自己的企业本身的战略发展。总的来说王继祥主编也是讲了许多了,工业4.0,实际上中国工程院组织了五十多院士和一百多位专家搞了中国制造强国的研究。具体的内容我不说了,把目标告诉大家,2025年,中国要进入世界第二方阵,现在是制造大国,是制造强国的第二方阵,实际上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我们争取2035年,也就是说20年后进入世界第二方阵的前列,也就是说作为世界第二方阵的领头企业,2045年,咱们要进入第一方阵,第一方阵是美国、日本、德国这样一个方阵。

  所以作为一个战略,当然整体上也有很多相应的,包括支撑的一些东西,中国国务院的准备也是要成立相关的机构来做的。

  我在这里说什么意思?实际上也是要通过这种制造强国战略,一个企业的发展和自己的战略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说我们战略制定得比较对,符合市场的需求,很快就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很快有非常大的拓展。

  下面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就是说在未来市场上,物流装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什么样。哪些因素会决定我们这个物流装备行业的位置?这个我想先请我们音飞董事长金跃跃先生来回答,我们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什么因素会决定我们市场的位置。

  金跃跃:谢谢陆院长出了这个问题。

  我简单的说,从王继祥主编刚才讲的站在希望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我们要做风口中的鲲鹏,我觉得还是这个,从这个方面来讲。前几年来讲,房地产市场非常繁荣,很多制造型的企业抛弃自己主业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也赚了很多钱,效益很好,几年以后房地产进入萧条时期。很多的原本在制造业的一些优势,或者是说行业地位已经再也回不去了,这样的企业,大家可能知道很多,那么由此推断现在的物流装备行业,现在就是说在风口上,这个“势”所带来的潮流是什么,在讲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目前担任这个工作的在咱们国内的主体企业是什么,主要是以集成商为代表的这么一拨团队,这个队伍的一个主导者。正像我们作为一个货架的制造商,实际上提供了物流装备的核心设备,所以说这个市场风光无限好,但是也要选择好自己所站的位置的“势”。

  如果说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策略选择不当,可能三年、五年、十年以后也不会有自己企业的生存空间或者是说自己的位置。所以我觉得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要迎着现在的势头,我们要顺势而为,为物流自动化装备,为这些企业我们要给他们提供好更好的产品,让他们能够为终端用户,把物流自动化这一块做得更好,我们就要比同行们做得好。而且要把这种好继续保持下去,我觉得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那么打造这种核心竞争力,一个方面是要不断地去挖掘自身企业的核心价值,就是说自己企业的价值,那么为了实现这种价值,可能是通过种种方式,比如说像上市、融资、合资、合并,或者是说以一种开放的,统一的心态来对待竞争者,所以今年谈到的话题是创新和合作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在我们这个领域更多的是要坚持走合作创新的道路。所以核心价值是在这个方面要做的比别人好,而且能够保持下去。谢谢。

  陆大明:接下来六维的徐正林董事长。

  徐正林:谢谢,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论坛,我们论坛的主题是关于战略的思考,刚才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我们六维和有一些企业有不太一样的地方,六维是两个身份,前些年我们是做货架,后来也有人认为我们是做系统集成。这个实际上也是基于我们在2007年,2006年时候做的一个战略调整。我昨天晚上开会的时候讲,那个时候我们六维货架做到2.78个亿。当时我们觉得要做一些战略的重新定位和调整,就是要做转型,希望做得更高端一些,转型做自动化业务,实际上做自动化,我们是一无所有,从一个专业的人才也没有,这样做到现在也是七八年的时间了,实际上做得还是蛮辛苦的。

  今天我们参加这个会,去年还没有今年明显,今年特别讲到了企业在目前的,又是工业4.0,又是这个大数据时代、云时代,电商爆发的年代,一个企业要重新思考,这个战略的定位到底是怎么样来定,因为目前六维还是以货架为主,占到我们业务的三分之二,自动化占到三分之一的业务构成。所以还没有说完全的转型成功。当时我们还要在未来这个市场上占这么多的,昨天在会上还说到,中国这些年没有觉得我们的自动化装备和国外的距离是拉近了。我们自己也有这个感受。技术创新讨论得也很多。特别是我们这几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很多,但是坦率的说,这个真正能拿得出手的,能够就是说让大家眼前一亮,或者是说跟国外比的,我觉得很少很少。或者是说几乎没有。跟着人家跑,我们在后面也在想,重新的画一些重点,特别是自动化领域里面,我们想针对这个企业的两化融合,企业的升级转型,围绕工厂的自动化和物流自动化这个工作。因为我们做了很多企业都是民营的,江浙一带的,或者是说广东一带的民营企业,机电行业、化工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的规模也不算大,这些企业在行业里面做得还不错,但是围绕着这些行业有很迫切的期望,就是说整个的制造体系,制造工厂从原来的,从最低的降低人工成本,自动化程度,到物流的信息化过程等等的管理数字化,这个过程我们围绕着这个把自己做得更专业一些。

  所以说像刚才讲的,怎么样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想未来几年围绕工厂自动化和物流的自动化这个过程来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我就讲这些。

  陆大明:谢谢徐正林徐总,下面这个问题,是我们物流装备,相当于比如说这个企业的发力点,包括你的发展方向,到底是哪一个?这个问题我们想让谢德安谢总来回答。大家已经很熟悉林德公司了。

  谢德安:几位都是企业家的战略思维。我们作为职业经理人,我们的理解,从我的理解来说,战略是落在日常过程中,其实我们每五年的战略规划,企业要走到什么地方,企业的愿景不变,林德到中国五年以来我们明确说给客户提供一个物有所值,创新的物料搬运解决方案。我们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物料搬运解决方案。刚才王继祥主编提到了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问题。我们从一开始,从一个可能大家更多的是一个产品的制造商,但是其实进入中国以来我们一直以来,包括从前期开始,我们便提供了一个叫做顾问式的销售咨询服务。怎么样根据客户的工况,一直是以顾客为导向,客户需要什么,客户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这个时候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提供给他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不管是选型配制,车队整体解决方案,到这个过程中是需要给他做销售还是租赁,以及后续的服务和关注点在什么地方。使用以后的生命周期需要什么。所以从未来的整个角度,其实我们在去年,我们进入中国20周年,那么我们也很明确的提出来说,提倡我们需要在除了一直在我们,包括我们叉车产品这一块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去适应市场的、客户的需要以外,我们需要在整个,我们叫做全价值链服务方面的延伸和加强。

  实际上叉车这两年已经在谈后市场。从一开始进入中国一直在架构的也是后市场。因为我们从欧洲过来的,对于欧洲相对成熟的发展环境比较有经验,也就是说预计未来中国会进入这个环境,一开始的服务体系架构方面的话我们的投入比较大,在整个服务体系的投入方面是比较大。

  现在中国已经有百万台的叉车保有量,已经进入另外一个当量级,未来整个的增长速度会稍微放缓,不像以前的百分之三十几,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速度,但是还是增长的。今年还是能够实现双位数的增长,还是有好的。同时整个产品在升级换代,刚才也提到了说国外在欧美发达国家,80%的是电车的市场,而在中国正好相反。所以随着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应该也会有空间在增长。这一块应该说一直以来的市场的接受度和占有率比较高,所以我们觉得会有机会更好,同时在全价值方面的话,去更好地架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已有的产品、技术,以及品牌和整个网络的优势方面,继续加强,在整个服务方面进一步架构我们新的竞争力,所以这是我们未来的一些进一步的发力点。

  陆大明:谢谢林德公司的谢德安谢总。林德公司进入中国很多年了,在中国叉车市场占了比较大的份额。另外旗下还有保利等等的品牌,实际上大家非常熟悉了。刚才也提到了将来的发电点和我们的后市场,全生命周期,保有量这么大的情况下怎么样满足市场的需求。

  第三个问题是这个企业的发力点,发展方向在什么地方,我想问一下东杰的张同军张总,东杰作为即将上市的公司的,它的发力点、发展方向是什么,是不是属于内部消息,由他自己掌控,大家将来买不买他的股票,看看他发布的问题是不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张同军:这个问题有点大了。这个问题还是刚才的那个问题,现在是不管从你上市也好,不上市也好,对企业来讲,其实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不管你做多大,做多小,什么样的设备。这个东西要是不可靠的话,你再便宜也没有人要。你像为什么国外的产品到了中国卖的价格很高,中国的产品价格很低,而且没有人要。这个问题要解决掉,太难了。

  所以说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从目前来看,从事企业咨询来讲,你必须要把企业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以没有质量的话你做什么都白扯,总归会最后一步的。

  所以我觉得从企业长远来讲,一个是企业的战略,再一个是企业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谢谢。

  陆大明:刚才张同军张总说他们作为企业,实际上从宏观上来说,还是要把控质量关,刚才我非常赞同他说的,因为作为企业来说你的产品质量不过关的话,实际上你即便是卖出去了,实际上也是给自己套上一个绳索。因为最终用户还是要找你的。因为尤其是像我们这种系统产品,不是一天用完了就完了的。你快销品用完了就完了,这是一种日常在用的。所以说这个最近我也听说有一些企业生产了一些东西,用户用了以后,实际上非常不满意,就是说这个东西我们是不是对,不光是对这个企业不满,实际上会对整个的中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就造成了一种负面的影响。他认为中国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样的话甚至说我要把这个东西列入黑名单,甚至是把整个的行业类似这样的东西都要买进口的。

  不是说不要买进口的,我们诸位,咱们中国的物流装备行业已经发展几十年了,应该是达到一定的,我觉得这个水平已经是相对比较高的了。但是我们有的时候,可能在质量控制上,或者是试验产品,鉴定产品的时候没有问题,真正做到系统产品,做到一种非标产品的时候,没有满足质量保证体系的最终产品的质量的好坏,就造成了这个产品可能被社会否定。否定以后实际上造成了对整个行业有负面的影响。所以我觉得质量的问题需要大家来共同把握,而不是说简单的用加强,因为有的时候真的价钱太低了,质量很难把控,包括产品的材料和各种工序,有的可能是省略了有的材料不是那么好,这个可能我觉得,要想使我们行业健康发展,质量是生命。

  下面最后一个问题是怎么样才能使得保证我们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刚才说了一个质量有问题的话即便销售了后续工作还是比较多。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先让我们余乃义余总来提一下。

  余乃义:刚才讲到质量的问题,是作为我们这个行业德高望重的前辈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会作为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高科的警钟。

  刚才讲到速度与质量的问题,我们现在做集成商还是产品商,这是我们高科反复给自己强调的问题,如果定位成产品商的话,你不可能能做很多产品,而且你的产品是不是每一个产品,如果说通过设备分工来做的话,每个产品都能择优,如果自己做的话,未必,你可能还是一个小学生,现在我们认为高科的清晰的定位是一个集成商,而不是产品商,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严谨的说我们要提供好的解决方案,在好的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行业的合作整合,来实现整体的质量保证,我们认为是这样的。

  陆大明:刚才余总说了,我也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谁也不能包打天下,我从集成商的角度把什么东西都由我自己来做,实际上,有的时候可能就把自己的短处都亮出来了。你也作为一个集成商,肯定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但是你要发挥你自己拳头产品的长处,发挥到极致,避免把所有的产品,你看我也要做货架,输送线也要做,做来做去,可能实际上使得一个是社会的分工,这样的话会加剧我们市场的价格竞争,也会加剧我们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不严。看看金跃跃金总。

  金跃跃:关于质量的问题,这个内涵不多说了。主要是讲讲对此事的观点和看法。像我们音飞作为一个货架制造商,就是说做好货架,这是我们的本份事情,除了态度上和管理方法之外,更多的是尽量依靠设备、先进的设备来解决。所以说我们在大概两年多前,就开始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货架制造设备。现在陆陆续续的已经安装到位了。不管是从质量上,效率上都比原来有一个质的提高和飞跃。

  在效率上,可能是以前我们货架制造的效率,人员上面能够节约三分之二的人,这个设备的投入使用将会给我们国内的智能设备的集成商们带来一个巨大的、好的方面,除此之外我们在选择一两个,或者是两三个核心设备,继续为集成商们提供核心设备方面的产品的供应,我们成熟一个做好一个,做好一个再开发一个,我们是做好设备供应商的这种角色。

  陆大明:我明白金跃跃金总的意思,他提升进口设备的,引进一些进口设备,使我们的设备质量得到保证。接下来有请徐正林徐总来介绍一下。

  徐正林:昨天晚上说到百年老店,第一个提出来百年老店的观念。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子的思考和做的。六维可能在我们行业里面,我们的营销和服务团队可能是最庞大的,营销和技术支持人员将近是70个人左右,我们在全国有15个分公司和办事处,他们是巨无霸的企业,我们是小民营企业,我们在市场上也是非常多,注重服务。我们为了给京东和亚马逊做服务,我们有十几个团队,我们为了给日本的亚马逊独家供应,我们在东京成立了公司,我们在美国也是刚刚去了人,亚马逊高管下来到美国开一个分公司,为了给美国亚马逊做服务。因为电商,变化最快的是电商,服务始终跟不上,只有深入到现场一线,他想换供应商,我估计都没门。因为别人做不了。包括我们到美国去合作,我觉得也可以学到他的货到人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的经验。所以我们觉得我们以服务的团队的建立,我觉得这个也是说影响到速度。但是客户的忠诚度和客户长远合作的关系会更加持久。包括我们在做自动化的时候,其实我们很多企业做过,像台湾人比较难搞的,项目是我亲自去做经理,没有办法,怕服务跟不上,后面跟不上,马上就发火,不给你付钱,让你停工。

  服务就是说围绕着客户的服务是我们六维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的,不能算是竞争力,是我们认为一直要做好的,想把企业做成老店,小就小一点,但是一定要死得慢一点,我是这么想的。

  陆大明:徐总自己很有体会,也验证了刚才王银学总监讲的甲方苛刻要求是乙方发展的动力。这是通过实际的项目,包括甲方的苛刻要求,他们实际上不断的发展前进。谢总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补充。

  谢德安:平衡好发展速度,发展质量,我的看法是说每个企业都有他的定位,每一个企业都有他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上,永远是你不能够退让的地方,必须要一直专注。这个地方如果需要,质量换取速度的话我觉得这是不值得的。

  另外是我们看整个行业,自己和自己比也很难比较,看心态,昨天交流的时候,金跃跃金总说,有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可以看看自己,但是从我看法来说,我觉得应该看整个行业的大势。你得跟上大势,如果说行业快速发展,你说我需要休息一下,可能还由不得你休息,你要跟上行业的大势。所以说这一块的话是相对的。速度是相对的,如果说行业真的进入一个相对的过渡期的话,你想高速发展,可能没有台风,你即便是站在风口上也吹不起来。

  因此是跟着大势走,借势去做。那么这一块的话我们刚才说也补充一下,如果我们发力点,早上很多专家谈到了从机械化,从人工到机械化,可能叉车扮演了一个主要的角色。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叉车是可以跟上的,但是从智能化的时候,可能叉车只是集中的某一个配套的产品,是物流搬运设备中的一环而已,这个时候实际上我们也在思考这个因素,如何要跟上这个大势,如果系统越来越开放,是需要系统融合的,这个时候对于我们的设备来说的话,我们也在有机会向跟国内的昆船等也有相应的合作。把我们的设备跟他们的配套起来。因为这是产业的融合问题。如果未来的整个的走到工业4.0的话,应该是整个产业的更加大的融合,这个时候的话,刚才会下我们在探讨。如果是就着客户的需要,客户需要你给他提供更多的服务,未尝不是整个产业互相融合的更好的机会。所以说卖叉车没有卖货架的,也可以给客户提供,卖货架的可以给客户推荐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

  其实我觉得产业是存在融合的机会的。这是我们的看法,所以昨天在理事会的时候,我也是说我们的平台也希望,也可能做成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在中国21年来也打造了一个相对成型的网络,在中国我们有五个大区,45个分公司,120个服务网点,在整个市场中的服务超过一千多。我们有很好的客户群基础,一万八的客户群基础,应该说有机会,大家来探讨一下怎么样从产业的角度来说共赢的可能性。

  陆大明:刚才谢总实际上讲了一个是要顺势而为,一个是要整体上把这个大家融合。用这样的一种理念来阐述质量和速度,实际上速度和质量是一个互相辩证的关系,也不能单求一个,光有质量没有速度,有的时候也由不得你,市场有这么大的需求。我看了,我当时故意留了几分钟时间,我想给下面的,如果下面有问题的话,你们看看提出两个问题,因为时间多了,可能也浪费了。如果有问题的话,我看看哪位有问题可以举手示意。相关的四个方面,尽管不是每个人为每个问题都进行阐述,基本上大概的问题都说了,剩下大家感兴趣,觉得有需要让这几位提问的,还有没有问题。

  我稍微总结几句,通过刚才的提问环节,大会组委会安排了这样四个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把这些问题都回答了。总体上给我一个感觉。实际上大家都是觉得在现代这样一个发展非常快的情况下,要规划好自己的战略,把自己的企业定好位。集成商还是供应商,供应商是全部,还是集成商是全部,我是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行业,这种方法进行战略定位。另外整体上,包括企业的发展的发力点也好,发展重点也好,质量也好,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质量为先。所以很多企业投了比较大的资,这是今天的技术创新,在各个方面追赶世界的先进水平。也给我一个感觉,大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得我们中国的物流装备行业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在这个行业待了三十多年,我感觉物流装备这个行业爱之深,恨之切。爱之深什么意思?尽管形势很不好,大家也没有挣到钱,但是还是不离不弃。还有一个不断的有新的外面的企业进入这个行列,大家还是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深的感情。恨之切,大家多多少少提到了这个行业要求非常高,发展非常快,不是说我有一个产品有一个东西满足市场需求就行了,不断的变化,尤其是现在市场,电商的发展。对这个东西,刚才谈合同,刚刚签完合同就变化了,反着要求跟着他们变,刚变完他们又变了,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的适应这个市场的。就跟这个所有的行业有一个,大家都觉得学计算机是比较累,经常在变化,操作系统在变化,语言在变化,各种方面,数据库在变化,整个都在变化,不断的学习,从事这个行业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另外这个行业不怎么挣钱,说实在的,很多企业在一个时间段里面可能都是赔钱的。大家还要在这么干呢,所以有一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这是自我的感受,不是说大家这么说的。所以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我说一点,整体来说,我们现在国家也在倡导制造强国战略,也是在跟着工业化4.0,实际上工业化4.0大多数解决为智能化,真正上更高的层面是绿色的。

  从原来的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到现象的绿色。实际上最终实现的目标,智能是其中一个手段,真正的功能是减少对社会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要减少这些。还是按照原来这种模式,需要多少我就加大,刚才说的堆垛机需要三个,我现在跑到四百,五百,这个东西没有止境,这么搞下去,最终的结果是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咱们也知道通过信息化的产业,3.0,2.0,整个社会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大概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从2.0到3.0。当然3.0没有完全结束,当然对整个人类社会,对社会资源的破坏,包括对气候的破坏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了。这两天北京还好一些,有风,没有风的话大家可能会享受到雾霾。

  我觉得这个4.0真正的涵义是绿色的。要通过减少制造,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这个才是真正,我们的,将来从一个方面社会发展,一个方面对以前造成的损害还要得到补偿,这是真正的4.0的涵义。

  今天论坛的五位嘉宾都是企业的老总,年底的时候还亲自参加这个会,给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谢谢他们。

  江宏:谢谢台上五位嘉宾和陆大明院长,大家以开放的心态和诚恳的态度给我们做的分享,尤其是陆院长也给我们系统的总结。我不再罗嗦了,现在进入茶歇时间,休息20分钟。

  (茶歇)

  互动论坛三:2014-2015年度,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市场需求新趋势和新特点

  江宏:下面我们进行今天下午的第二场互动,是针对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新特点来进行的。有请物流行业的金牌主持人,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恽绵恽总,同时有请今天参与互动的五位嘉宾,分别是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岳秀江先生,普天田物流技术有限公司总工彭榜盈先生,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钟智敏先生,英特诺集团执行副总裁、亚洲区总裁夏本春先生,世仓物流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明孝先生,还有京东大物流规划部、亚洲一号项目部总监王银学先生。有请各位上台。

  主持人恽绵:现在是个什么时代,飞速发展的时代,连新名词都飞速发展,不断的出现。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说新常态。一直再说工业4.0,今天王继祥主编给我们一个非常态,常态和非常态,什么意思?给我们一个很明确的解释,还说了工业4.0对应的是什么,是CPS,是我们十多年前863计划已经做的事。这是什么?深刻的思想根基。这么多词说明了什么,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了,这些词都在总结和发展未来。对于我们物流装备企业来说,我们如何去抓住这些机会,如何看准这些机会,如何去做好自己的准备,其实这是最重要的。今天好不容易北京又派来了一个没有雾霾的天气,我们在这个良好的天气下来讨论一下我们物流装备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那么市场需求会有哪些,所以今天我们重点要聊聊我们现在物流装备的市场需求会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先请岳秀江所长先来。

  岳秀江:今天一直到现在,听了各位专家的演讲学到了不少东西,这次主要是谈物流市场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将来会是怎么样的。在这个方面,说句实话,我也是讲一点我自己的感觉,没有做过多的物流这个方面的市场调研。

  我想今后在物流市场方面一个是我们物流装备企业的一个快速的反应。因为刚才王银学总监也提到了,像他们电商行业的需求出来,要求40几天,我们过去传统的物流装备企业,说40几天就要交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将来这个方面怎么样去应对,就是快速性,第二个是我觉得不管是电商还是说包括我们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也好,他的需求对我们物流装备的绿色化的这个方面的需求,确实过去这个方面,可能考虑得不是很多。所谓绿色化是各个方面怎么样能更少的占用资源。简单的来说,比如说我们来做的,怎么样能够尽量的节能,上午也有专家谈到了这个方面,说可能有一些要花费巨大的成本来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但是有一些是不用花成本,那么我们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的,这样的一件事,就是说我们有没有做。我本身是从事物流控制系统研究的,一直是从事这个方面,还有从事其他的机械的,包括物流调度的,我觉得每个方面都有可能达到这个节能方面的效果。

  现在我说一点,可能在座有很多从事自动化立体仓库方面建设的,或者是说系统集成商,或者是说设备供应商。我也看了很多的设备,简单来说堆垛机,在运行的时候。不管水平位置运行到什么位置,垂直位置运行到什么位置,只要给一条作业的指令之后,水平和垂直都是按照最高的设定速度去运行的。

  比如说垂直,很快以最高的速度就已经达到了他所达到的那个高度了,这个时候水平还在跑,你想一想,这个时候垂直的运动的能量,是不是白白的浪费掉了,如果说我基本上垂直和统一水平,同时达到了那个指定的层列的话,我又没有影响到我的整个的物流的效率。那么我节能的效果也体现出来了。但是,当然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一个例子,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情况,因为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也做过很多的,有很多的数据和试验。就是说运动设备的能耗是速度的三次方,那么如果说我水平以三米每秒,这样好算,也就是180每分钟和两米每秒的速度达到同样一个地点的话,速度快时间肯定短,但是能耗怎么样呢,3的三次方和2的三次方,这个不用耗费一点成本,只是在控制上,这就是智能化的方面,还有是怎么样快速反应,我一直认为,我们是做物流的,以物流系统集成为主的这样一个现在叫做企业,或者是说科研单位。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有所分工。由专业的各家专业的特长,能够相互的配合,能够配合和合作。这样的话确实我们会做出一个比较惊人的奇迹来。今年也有一个例子,我们是确实80天建成了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没有达到45天,80天确实因为用户有这个要求。但是这个不是我们有多大的能力。确实是我们这些合作伙伴,大家一起努力,真的是利用了75天的时间使立体化仓库开始运行。最后保证了客户通过了药监局的GSP认证什么的。

  所以我们就是说第二点,应该是术业有专攻。大家把自己的一行做专做精。然后我们进行合作,这样的话在我们中国的用户当中,使得对我们的物流行业的企业,建立一个信心。谢谢。

  恽绵:谢谢,一个快一个绿色,彭总。

  彭榜盈:今天这个论坛,物流装备市场需求、新趋势和特点,我感觉咱们杂志王继祥主编其实总结得挺好,我是说站在这个老国企的立场上,也谈我们的做法,收效甚至是教训,给大家提供作为一个参考。

  普天物流实际上是一个老国企,从70年代到现在40多年了。而且一直做物流自动化。从优势上跟咱们民企比较,看不出来有多大的优势,包袱比较重。机制也没有民企灵活。对我们的老国企的生存和发展一直是永恒的主题,而且就是说生存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份社会责任,那么能够做到就是说老员工都能够稳定的工作,工资也能够逐年的增长,作为企业对用户负责,再过十年,二十年,普天物流还在,这就是我们不太高的期望。

  那么,普天物流回顾走过的四十多年,80年代我们研发出推式悬挂系统,这个一吃就是15年。90年代推出了交叉带分拣系统,这两个都是应用在邮政上,又进入一个高峰,又吃了这个15年,或者是说火了15年。从2000年开始,研发出了商业烟草自动分拣,到现在又是基本上15年。当然我提到了主要是说这三个是长线产品,以它为主的,这三个15年也是总结了我们普天物流的发展特点,可以看出来基本上是以装备创新为主,边边角角辅助一下,使他的设备构成一个项目或者是说一个系统。这是他的特点,也可以看到通过这个创新,使企业能长久生存下来。确实是这种波浪式的发展。推出一个新产品,刚刚开始挺艰难,一稳定以后,确实接着连着四五年非常红火,日子很好过。最近的几年,随着电商物流的井喷式增长,我们也是在跟踪,像我们京东的王银学王总,去年说一千多个亿,我们跟来跟去最后一看上市了,钱花不完,我们再继续跟可能就活不下来了,为什么?一个是如果说大家各个公司都能做的话,我们这个国企可能价格上没有竞争力。我们有产品,比方说交叉带滑块分拣机,他说我质量要求很高,我选择国外的,这个一看没有我们的生存空间。

  这几年的新能源电动车发展比较快,我们也是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做新能源自动换电装备,还有自动存储充电,家电物流现在还是看到培育阶段,没有什么收获。还有速递,也跟踪了很多,也研发设备。最后真正要做起来,要用你的设备,可能就成了萝卜白菜价了,实际上对我们来说也是换不住,包括亿元物流这几年要是说营业额上还是不行,但是也是只能保住本。所以这样的看看归纳,就是说以装备为主,作为研发突破可能会对我们的普天物流不是太适应,就是在现在的情况,不像80年代,90年代的形式变了,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包括我本人也是其实并没有站得太高的位置,也没有站在公司的老总,整个企业经营这一块的考虑,我作为技术负责人,我就感觉到还是很有必要在技术发展战略上有突破。

  就是说有原来的以装备研发为主,转为以系统集成创新为主。那么就是说在从全方位站得更高层面上参与市场竞争,给这个行业,新的行业用户提供服务。下边简单的,这几年摸索出来比较成功的是在应急物流这一块,应该说尤其是今年有比较大的成效,这个经过了这一两年的努力,今年的销售额能够到1.5亿,这个成绩很不错,和其他的新能源,加电站等等砸钱不少,也没有收获。应急物流这一块主要是几个方面,一个是理论研究,这个很重视,不像以前的工程一凑合起来就完了,一开通就完了。确实花了很大的力气,有航空、有军事的培训做研究。另外是装备的技术支撑,这个我们没有什么问题。

  还有就是标准制定,这是昨天晚上和今天一直是各位专家在讲的,包括起草国家标准,包括军队上实施完形成工程建设,验收规范,设计大纲,这个工程做完以后,人家整个的体系很健全了,下面是接着复制了。再来,不管哪一个来,按照这个做去。包括多式联运的研究,接口,包括综合信息平台,军民如何能够信息系统适应,一切换到军事使用,马上就可以了,切换到民用都没有问题。

  所以说这里做这一块,另外从今年也做了一些工程案例,还是比较成功的,也得到了军方,包括应急委的认可。标准这一块,我们起草的标准,国标,恽绵恽总是资深专家给我们很大帮助,在这里表示感谢,这里把我们的工作做一个汇报,不同的企业的体制不一样,最多做参考。

  恽绵:明白,你是看着国家的大市场的。钟总。

  钟智敏:恽总问未来物流自动化的市场的新需求。我想这个新需求应该是要从变化当中来,我们想这个变化应该有外生的,也有行业内生的变化。外生的变化,我想这个我们能看到的一些,比如说人工,因为这几年实际上我们说物流自动化这一块,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的机遇期,其实前提是我们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给我们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所以说这种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意味着原来客户不能去做自动化投资,或者是说去做自动化投资没有投入产出比的地方,现在来看能够去做了。原来很多的生产或者是说物流的环节,比如说可能只需要一两个工位这样的一些环节。原来自动化投资,整个的投入产出比是不划算的,随着进一步的人工成本的进一步上升,是划算。以前有客户交流过,他们作为下游客户做一个自动化投资来替代一个人工,那么在大概一个什么样的临界点是他们愿意投资的,说大概是在25万一个人的水平。

  我想随着人工成本的进一步上升,这个水平也会进一步上升。

  恽绵:您说25万一个人是一年的工资还是什么。

  钟智敏:就是25万替代一个人。

  恽绵:25万的投资替代一个人。

  钟智敏:对,大概是三年的回收期。

  第二块是企业做自动化投资,我们在生产或者是说物流的环节,效率的提升,需求的不断提高也能够给我们创造一些机会,实际上现在的电商行业的物流自动化发展那么快,其中一个很关键的行业,电商行业对于效率的要求特别高,远远超过了我们以往所面对的传统行业的要求。自然而然会带动整个物流技术这一块的技术成长,所以这一块我想也会出来很多的需求。包括冷链这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鲜食品,这一块的电商和规模都起来。这些外在的因素会使得我们面临一些新机会。

  第二个是我想从行业内生性的变化,也能够生出一些新机会。原来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是相对比较统一的,或者是说比较标准化的,大家所做的东西,可能大抵都是差不多的,绝大多数是从欧美的先进地区学习来的。随着我们自己装备,以及信息化应用这一块技术的积累,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能力面向客户的一些具体的需求,一些特定的需求,去为他开发、实现他所想要的功能。

  所以,我觉得从一些标准化的产品转向一个以客户、工艺紧密结合的一些领域。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从单一的产品转向为服务,以服务为核心的业务这一块应该说他会随着我们装备企业自身的能力的成长,会有很多的新的机会。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原来开发一些东西,我们在山东梅德当时一个传统的铸造企业。生产工艺有很多很重的物料需要在生产的各个加工供需环节中流转。当时我们研究了他的需求以后,认为我们用悬挂的系统可能比较合适。当时并没有这样的产品,我们有这样的技术平台和实力,就会结合他的需求去开发他的一整套的系统和产品,类似于这样的,就是说跟客户的具体业务需求紧密结合的,这么一些交叉的领域,应该说是会有非常多的新机会。只不过现在就是说我们大部分的企业,可能还没有太着眼于这样的一些领域。实际上这里有非常多的机会,或者是说,之前是客户提出来以后我们也认为并不一定有这样的实力去实现,包括最近我看富士康,原来一百万台机器人的计划,现在基本上搁置,因为什么?因为他的生产线上对机器人的灵活性、精度的要求特别高。要做到三毫米以内,还不够,所以说要做到一毫米,这样的话就是说我们自身的行业的技术水平限制了我们做这样的应用。

  我觉得在我们物流自动化的行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研究客户的需求,我们可以发展出很多的新产品和服务出来。

  另外就是说我觉得现在的两化融合,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结合,这几天大家非常热门讨论的工业4.0等等的概念,就是说我们客户需要的是综合的应用需求,需要的是一个服务,我们怎么结合他的需求,通过我们自身装备和信息化的结合,能够满足他的需求,甚至是生出原来不可想象的应用。像现在海外比较热门的无人机配送等等。都是原来不可想象的,我想可以透过新技术的应用,会出现一些新的业务机会。

  恽绵:谢谢。夏总。

  夏本春:谢谢大会提供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和大家学习的机会。关于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我也学习了很多,不去追随。我仅仅从我们一个物流系统核心设备,设备产品供应商的角度谈一下我们自己的体会。

  我们总的体会来讲,一个是中国的物流市场的盘子非常大;第二个是需求的增长是非常快的。所以我想这是对基本面的一个判断。

  第二点的体会是我们感觉到质量和品牌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客户,得到了系统集成商的最终认可。今年CeMAT展的时候,曾经组织一个最受欢迎品牌的评选。我们英特诺在物流和输送这个领域里边得到了用户最高投票数。今年八月份的时候,我们收购了深圳一家生产转换皮带机的。可以说转换皮带机有两种,一种是摩擦驱动的,一种是链轴驱动的,过去有很多负面评价,这个产品在过去三年里面,在中国速递行业里面得到了非常广大的应用。我们占用了百分之八九的市场份额,为什么这个产品很实用中国这个市场环境,比如说我们在输送系统里面,这个一个一个放上去的,大家知道在电商和速递分拣系统里面,很多产品是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这个产品是抗荷载能力很强,非常耐用,可以保用四到五年的时间,我说这个意思是只要产品质量高,一定会得到客户认可的。我们推广和销售的力度还不够,因为我前天强碰到一个客户,我说你买我的皮带机,有没有考虑别的产品,他说你的别的产品怎么样,我觉得还是可以的,他印象中我们产品没有那么高大上,这需要我们加强工作。

  另外是我们切身体会我们的市场,这个市场发展非常快,要求我们产品供应商的交货速度,建设的速度也是越来越紧张的。我们希望从签合同到交运一个月的时间,在行业里面通常来讲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想我们从各方努力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第四点我切身的体会,这两天大家也谈了很多,物流系统节能环保,绿色环保,这个理念已经达到了广泛的认可。我们下一步,我想不但认可的事情,是怎么样得到一个切切实实的贯彻执行的过程。我们英特诺作为很大一个产品,是跟驱动,跟能耗相关的。我举一个例子,就是说分拣机,我们今年在中国邮政系统里面投运了五台分拣机,我们交货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和其他的比较起来,我们有分拣速度的限制,分档层次里面是机械设施,和其他的电动分拣机比较起来的话我们能耗只有23%~30%,客户会算账的。因为我觉得节能环保,现在还是一个处在顶尖阶段,如果政府提出强制性的要求,如果使用者不得不去到碳交易市场上去买你的碳排放,或者是说仅仅从运营角度来说你要多付电费,所以我觉得节能环保不但是理念,而且不断的得到落实和实施。

  我还有一点切身体会,特别是王银学王总做的演讲,我印象特别深刻,我觉得现在的客户,虽然是我们很多客户,我们全球有两万三千客户是系统集成商,并不是最终用户,我们切身体会到国内通过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发展,国内的客户,包括系统集成商,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理性,能做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对选用产品、系统,可能不单单从他的初期投资,而且刚才王总提到了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你的运营维护成本,包括你的备品备件,包括所有的费用算在一起,包括刚才讲的一个节能环保省电的角度,会综合考虑在选择设备和选择供应商方面做一个综合的考虑,我相信这是一个总体的大势所趋。

  前面我讲的都是这个行业很好的方向,或者是说至少是我们一个期望。同时我们也体会到我们一个角度来讲,我们经验角度来讲,两点比较有待于改进,比较突出的,第一个是国内有这个市场,但是有竞争,竞争是一个好事情。不是坏事情。如果说竞争过分的短期,非理性,我相信对在座的各位做企业的,或者是说最终用户,长期的利益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因为如果一个企业不能说甲方会死在乙方前面,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一个情况,如果做企业的,做设备的,做集成商的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或者是说我们讲得更直白一点不能盈利,盈利之后才能投入研发,才能投入人才的培养,如果说企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觉得对长期发展没有什么好处。

  第二点也提到了很多,确确实实这个行业是缺少一些规范性的一些标准文件,这些标准怎么样来。这个标杆放在什么地方,放在一个全球最好的产品,这样的话可以引导一个行业的发展,还是说仅仅放在说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层面的产品和标准。我相信这是有在行业部门和国家管理部门需要考虑,需要实施的,我先讲这些。

  恽绵:谢谢。林总。

  林明孝:各位朋友,从货架的角度来看整个市场的情况,我想大概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项目变多了,这个项目的需求,又分两块,第一个是客户用了货架以后,重新购买的情况,比如说一个食品企业,康师傅在中国的自动化以后建了三四套的。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这样一个自动化的立体库设备,的确是给客户带来了实际的一个效益。能够持续去需求,包括像京东等等很多的客户,现在都是用了以后,发现这个效益是有产生的。第二个需求增多的情况,就是说有很多企业,包括刚刚讲的人工也好,土地不够用,也开始要需求。从这个第二个客户,我想我们的一个感受,我觉得这个市场的情况,刚才第一个问题应该讲是说预期到底后面中国后面的市场有多大。我想中国的市场有多大,很大一块儿我自己感觉是取决于我们在座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在座的设备供应商有没有做到培训市场、创造市场、创造需求。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设备,你上了这个设备能够实际上给你带来效益,这个道理我觉得我们作为设备供应商应该是可以主动的培训客户,这是一个,觉得整个市场的需求变多了。

  第二个是每一个项目的单体变大了,昨天也在聊几百万的一个货架的项目,两三万的货位,对货架的市场和行业已经算是大项目了。但是比如说像刚刚的王银学王总所Show的,不管是精星做的阁楼还是立体库,光货架单体就是两三千万,以中国今年来讲,其实蛮多的。所以项目越来越大,其实风险,坦白的来讲也是越来越大,挑战也就越来越大。所以昨天我们在前一个会议上也提到说,实际上有很多的客户现在有这样的需求。但是很有可能他是低质操盘这样一个项目,从土建,从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但是某种程度上来讲,客户可能不够专业,这个需要我们设备供应商更主动的去和他整个的从建筑开始的这个项目管理,一起来参与。我想这样一个项目才能够更好的去被实施。

  第三个特点,我个人感觉是复杂度变大了。比如说冷库的项目也好,电商项目也好,自动化程度要求与日俱增,他整个的货架也越来越往高,越来越往精度的一个去发展了。

  第四个特点的确是快,也是一个蛮大的特点了。但是我觉得这个快还不光是交货要快,随着市场的变化快,其实甲方也经常变化很快,所以即便是我们签了合同以后,事实上还是有很多的变化,这个变化又挑战到我们企业的一个灵活度了。谢谢。

  恽绵:谢谢。王总您是唯一的一个甲方,您作为甲方怎么样看这个问题。

  王银学:我不是唯一的甲方,你也是甲方。前面的领导也在提到这个东西,

  刚才也提到了,一定要让客户知道怎么样选,怎么样用这一点,我做这个行业十几年了,我刚才到迷茫,可能是在座的做装备和配套可能是你们工作没有做到位,我不知道选择什么,不知道用什么,其实这是商机。你们作为装备企业的话,其实你们应该研究客户,你们应该比我们更了解我们。你们生意才好做,是不是?

  所以这一点来说的话,在座的各位装备企业,也拜托你们,多研究研究我们这种企业的需求,开发出好的产品来,这样的话,就解决了,因为我们干活,用什么干,找不着,拜托你们,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谈到了我们的具体的需求,我觉得现在的话,有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我们提到了柔性。我的理解柔性是如果说甲方乙方都没有想好的。你们就空出来,别做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柔性,先别做,先放放。等以后形势明朗了,需求明朗了我们再来做,这是对甲乙双方的保护。

  另外是现在特别90后成长起来了,我发现90后和我们70后对工作的要求和态度完全不一样了,这不是贬低90后,我觉得我们要适应90后,他对工作的环境要求特别高。我们现在碰到了一个问题。以往这种设备跑起来都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碰到的90后,他说不行,这个噪音太高,我不干了,或者是说这个设备的颜色太刺眼了,我不干了,太不舒服,还有那个设备太拥挤,在里面工作不舒服,不干了,所以等等的东西。所以装备企业也要考虑一下我们的新生代对工作的一些要求,我谈这么两点。

  恽绵:谢谢。各位大佬都谈了,因为时间不多了,我还有一点小小的问题,我想请各位大佬每个人一句话谈谈观点,因为我们前面看到了很多的装备在发展过程中是装备企业研究出来了产品然后推到市场上,彭总谈了您的滑块和交叉研究出来以后用15年,今后是什么,今后是装备企业去推动市场和引领市场的发展呢,还是说市场逼着装备企业去发展,一句话,谈谈您的观点。王总从您那来,

  王银学:这个很难回答,我觉得因为是共同的,相互启发。

  林明孝:一句话我讲不了的。得两句话。

  我想现在的这个时代,应该是很多行业是被肄业,被取代了,被淘汰了。所以我想不成熟,有很多不合理的现状,可能被其他的行业所取代。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一个设备叫做穿梭车,使用下来以后,我们发现一个营运成本很低,以后是不是有可能去取代仓库里面的搬运设备,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恽绵:明白了,其实还是技术的创新可能会改变整个格局和我们过去传统的格局。

  夏本春:我们觉得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举一个例子,这两天也谈了很多的工业4.0,我们是一个工厂主要是在德国有三家工厂,所以说这个工业4.0,我们是一个直接的参与者,第二点我们是一个受益者,我们会把工业4.0这些理念应用到我们的制造过程,同时我们又会了解到这个工业4.0带来的对物流系统的一个新的挑战,新的要求,研发相应的产品和技术。

  钟智敏:我觉得根本上来说,还是说客户需求引领这个行业的技术变化。但是,作为企业来说,就是说在满足这种客户需求的过程中,需要跟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技术的研发战略要能够结合起来,就是说我去做,满足一个新需求的时候,我要想到这个需求是不是具有市场的普遍性。如果说是有普遍性的话,我能不能够把它标准化,然后变成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推广到这个其他的行业或者是说其他的市场上。

  彭榜盈:我的意见是引领市场和跟进市场是同步存在的。

  岳秀江:我跟前面几位一样的观点,市场的需求拉动,和我们的主动创新的推动,这两个应该是同步前行的。

  恽绵:谢谢,因为时间到了,可能来不及再请下面的各位提问了。

  那么我们看一下,各位专家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观点,就是总结了一下,在他们的眼里头我们未来的物流装备的需求有14个大趋势。

  第一个要求你反应越来越快,快速反映,而且这种快速反映不是你自己快速反应,你要跟集成的大小兄弟一块反应,这是很快的;

  第二是绿色节能,刚才几位大佬谈到了绿色节能的需求,这是大势所趋;

  第三个是什么,国家战略,我们普天彭总专门谈到了这个,就是什么?其实我们在看市场的时候,现在国家也在调整,现在干什么,在买服务。国家在买服务的时候,即使国家也是一种甲方,国家的发展战略里面其实真的有很多的机会,像王惠明王总的电动车等等的都在做;

  第四个最基础的需求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效率,只要你的产品和设备能提高产品劳动率和效率都是OK了;

  第五个是对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医疗需求水平越来越高了,针对这个方面的专业的设备会有更大的增长的效率和速度和需求;

  第六个是综合应用服务的需求,就是说过去可能我们要的是货架,我们要的是立体库,今后可能不单纯是这些了,更多的甚至是包括服务。所以我们钟智敏钟总专门谈到了自动化加上信息化,所以我们的装备过去信息是信息,装备是装备,我们信息是管硬件的。而那么信息企业去管系统操作的,今后的融合可能会更加的清晰;

  第七个是质量和品牌。夏本春夏总也给我们谈到了质量和品牌。今后的质量和品牌是我们市场需求的根本,也是咱们企业立足的根本;

  第八个谈到了什么,适用对路的需求技术。这里面谈到了还是有中国国情。我觉得中国是有中国国情的,不同的中国国情适用某一个阶段不同的设备,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不得不研究中国国情和中国适用的时代;

  第九个是客户对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测算和效能需求。就是说过去可能更多的看在一次采购成本,今后看打全生命周期,这件事我觉得大家账会算得很清楚。关键是样跟客户说清楚,这个我觉得更重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效能;

  第十个是现在我们林明孝林总提出来的,项目多了,项目多了代表什么,碎片化或者是说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多了,原来用标准化的产品可以覆盖的标准化需求,现在都可能会变成了碎片,这些需求的大增会带来我们管理上的,逼着我们去改变;

  第十一个是全项目范围的深度参与和全流程的服务,也是我们林总提出来的,就是说我们甚至是在做库房的时候,做货架的时候,盖库房的时候我们参与了,里边柱子怎么做,怎么样适应布局,包括消防等等其他的的设备,都要跟着这些货架连在一起的。今后的货架也是库房的一部分,是有机的一套体系了;

  第十二个我们王总提出来的,今后设备的选型,指导甚至是测评可能是很大一块产业,也是一种新的服务需求,在这里面的话如果我们装备企业来做的话,有点点的不合适,不能自卖自夸,如果在第三方来做的话可能是新市场;

  第十三个是王总提出了客户的需求和变化,客户的需求都在柔性,客户给你的第一个需求不是最终的需求,今后会跟着他的要求,跟着你的设计不断的调整。咱们的设计和咱们的制造方法是不是也要柔性制造,柔性供应链这套体系来供应;

  第十四是王银学王总提出的人性化需求,低噪音、柔和的色彩等等让人工作的时候很舒服。

  这些是刚才我们六位大佬讨论的关于市场需求他们看到的变化,这些变化里面怎么办?他们也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第一个是平台化,其实这个在整个的互联网思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就是平台化,快速反应,必须要把所有的大小兄弟一起拉上,当大哥的就是一个大平台。所以平台化是今后一个趋势;

  第二个更注重战略,大佬都谈到了对市场的战略分析,对企业的战略分析,对企业的基础技术,包括了理论和标准,包括了方法等等的这些战略性的工作,你现在重视的越深,今后你会走得越远。

  第三个是理性的、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战略。过去的竞争战略特别简单,就是价格战,这是最有效的,今后大家都认为不行,大家都认为不行,那么行的是什么?是理性的、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状态。这是一个行业,所以我觉得咱们这个行业协会,在这里的话要起到作用的。

  第四个是我们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我们需要建立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标准这个东西不是一家企业用的,是要在行业上共同的去推广,共同去执行的。所以说这些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我们大家共同参与,会更好的促进。

  第五个培育市场,创造需求。这个最后的一个问题的时候大家所说的为什么是相融,过去是技术引领,今后是技术引领加上市场需求的融合。就是说我们技术创新可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第六个我们叫做跨界融合,其实很多的技术和方法可以被其他的新技术所替代的。那么这个时候可能货架就不仅仅是货架了,自动立体库不仅仅是自动立体库了,包括很多的操作上的问题、制造上面的问题,或者是说组装、包装上面的问题可能都在我们这一解决方案里面去替代和管理。

  所以说这些,让我们看到了在互联网思维下物流装备产业的现在的需求和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六位大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观点。谢谢。

  互动论坛四:未来几年,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如何追赶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江宏:非常感谢恽绵恽总的精彩主持和嘉宾的精彩互动和分享,下面我们进行今天最后一场互动交流,也是一个针对创新发展的最好的交流,同时也是现在企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体现了我们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举措。下面有请本场论坛的主持人,国商物流执行董事荀卫先生。另外有请新松机器人物流与仓储自动化事业部总经理张进先生,浙江德马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永珍女士,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叉车销售总经理王惠明先生,深圳中集天达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雪先生,山东兰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耀华先生,还有北京昊鼎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转女士。有请几位。下面把时间交给荀卫荀总。中国物流行业怎么样创新发展才能和国外企业之间缩小差距。大家提到的创新是一个今后发展的方向,下面把时间交给台上的嘉宾。

  主持人荀卫:我们一年一度的物流装备的盛会,今天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场,我们也是押轴的一场嘉宾论坛。门口有几个朋友问我,我在忙什么?我一直在忙创新的事情,这个主题非常好:远见与未来。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眼界看待这件事,实际上关系到我们创新的核心问题和本质。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几位嘉宾。先请几位嘉宾做一下介绍。首先是张进张总。我们知道新松机器人是深圳的上市公司,发展趋势很好,而且新松机器人填补了很多的国内的空白,他有核心的技术,这确实是我们民族物流装备业的骄傲,首先根据我们今天这一场会议的论坛主题,就是“我们国家的物流装备产业,如何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实际上我认为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领先了。我们赶超,虽然前30年发展得慢了一点,但后30年速度很快,有很多精彩的弯道超车瞬间,我们把时间给张进张总,请他给我们分享,谢谢。

  张进: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这是第二次跟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我们行业发展大计,刚才谈创新,接着我们谈和国外设备的差距。说到这个问题,作为国内的设备制造商,这是一个很汗颜的问题,去年就谈到了这件事,我们在许多场合和外国企业竞标的时候,往往国内的集成商和设备商没有机会。包括王中军王总也说了,对国内设备的印象是东西不太稳定。这个差距说实在话,确实是有,而且差距在不断地变大。所以对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今天应该说是赶上一个好时代。我从大学毕业搞自动化装备,搞机器人,这么多年,应该说到这几年才真正感到这个行业是一个蓬勃向上发展的趋势。我们的春天来了。尤其是现在工业4.0提出,国内叫做两化融合,还有一个是以电商为代表的自动化配送,新行业的快速兴起,对我们行业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里面有太多的技术,其实需要我们去研究,我们在传统的物流装备行业,可能跟国外有一些差距。前一段时间这个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但是这个新的市场提出的时候,我们创新没有跟上,这个差距又开始拉大了。这个事情搞得我们非常着急。前一段时间搞物流装备的行业同仁我们大家知道,我们搞物流装备是两个方面,刚才谈的比较多的是电商,配送中心这一块。以前的集成商和供货商,我们提供的是生产设备物流,经过了这么多年,国内设备和国外设备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那么新出的配送中心,电商的比例是反过来,80%交给国外,国内很少,我们这个差距不是体现在具体某一个设备上,如果说国外的堆垛机一分钟四百米,我们也能够做出来这些,但是你要做成整个的配送中心,系统集成能力和软件处理能力,没有这个方面的经验,所以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如何才能奋起直追。大家不要再沉迷于那种同质化竞争,我经常呼吁这一点,大家在行业里面经常沉迷于同质化的低价竞争,我们哪还有精力和财产搞高尖端的研究,我们如何去追赶国外的先进水平。所以说这个方面就是说新松公司,这些年有一个很好的上市平台,所以说我们在这些年做了很多的创新研究,一个方面是系统,在一些设备的性能指标上去研究国外的新设备。同时系统的集成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研发,我们也希望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跟同行业的各个企业在一起协商。大家如何能够合作共赢。能够缩小差距或者是如何能够追赶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谢谢大家。

  荀卫:非常好,张进张总很诚恳,说明我们现在行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知道下一个嘉宾是我们蔡永珍蔡总,德马工业在物流滚筒输送方面有十六年的经验,而且我印象中一直专注在这个领域,其实就我的观点来看,我非常看好中国的物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因为我们已经有很多的东西替代了国外的。比如说我比较熟悉的物流软件,我不说哪一家了,目前占国内WMS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的是中国人的公司,而不是国外的三百万,五百万的国外的软件,国外的软件晋升了,做供应链预测了,这一部分的市场几乎由中国企业占领了。这个非常好的趋势,我们有请蔡永珍蔡总给我们做分享。

  蔡永珍:非常感谢有这么一次机会,坐在这里也很紧张,没有参加过这样的论坛。其实就德马来讲,是什么样的企业,在17年以前只是四五个人,然后只有十几万块钱开在这个行业里面打拼,没有任何的背景,更没有外资的这些技术走到这一步,我一直感觉到是一种执着的精神。这样的企业说赶超国际水平,其实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可能前面来讲是不断的在学习,然后是不断的提升自己,最后慢慢地走向国际市场,然后他会受到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有的客户的捶打。

  有的时候我们因为大家开会下来比较累了,我们讲一句比较通俗的话:客户虐我们千万遍,我们视客户如初恋。我们有这样的精神,这个过程中有各种的艰难和挫折,但是我相信我们民营企业就有这么一股劲,我坚信有这么一股劲。从我们自身的业务来讲,我们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目前已经达到了40%。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跟一些特别是要求比较高的国家,包括像欧洲以及日本的企业来提供我们的产品,其实我们在不断被捶打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就是想分享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定有这样的执着精神,不要觉得客户对你的要求高,其实你要去追求这种对你高要求的客户,才是你未来持续发展的一个动力和源泉,一定要去追逐一些优秀客户来捶打你、训练你,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这样去做,这个过程来说是痛苦的。但是我相信,随着我们在整个的历练过程中,你的持续改善,未来在整个的客户,为实现客户的远期价值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制造行业,虽然要面临着价格也好等等的竞争。但是只要说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为客户去提供远期的价值,我们讲不是眼前的,而是远期的价值,如果说致力于你在产品的研发,自身企业的训练,我们也是湖州两化融合的优秀企业,你在捶打你自己的,包括你自身的企业的信息化、标准化、质量体系,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整个走向国外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国外的客户跟中国的客户在理念上是有所不同的。

  很明显,国内很少对我们这样的滚筒产品进行测试。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没有一家企业让你顺利进入。都要经过测试,有的测试是六个月,有的是一年。那么这样反复的测试,其实我们是非常感谢客户的。所以只有说追逐对你有苛刻要求,甚至是在你看来非常困难的前提下,你只要去克服它,我相信我们的生命力都是非常强的。

  荀卫:非常棒。真正的爱情不是说我爱你,而是说在一起。所以我相信蔡总和客户的关系是真爱。下面是比亚迪实业的王惠明王总。我们知道比亚迪是民族的骄傲品牌。蓄电池制造方面,应该说是国际领先的。我上个月看到了一个比亚迪的叉车,我觉得代表了一种趋势,就是说在我们追求环境和谐,追求人生品质的提高方面,比亚迪电动叉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门,这么全品类的,跟国际比较,至少在中国我没有见到过。有请王惠明王总分享。

  王惠明: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技术创新,或者是说产品创新方面的感受。比亚迪自成立以来,大概到了今年为止是20年,也是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从最初的二十个人,两百五十万的资本起家,到现在在香港大陆有三支股票上市,年销售额到700个亿左右的集团化公司。

  实际上我们公司这些年发展的真正的核心,我们认为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创新。所以说在我们公司又叫做“技术为王,创新为本”,这是我们公司的发展核心理念,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具体到产品上,大家知道我们在电池的发展方面,在全球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

  同样,我们在电动汽车、电动叉车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包括全球市场推广方面,我们现在做的,我们在全球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推广我们的电动汽车。在美国、巴西成立电动大巴汽车工厂和电池工厂,在当地研发、生产、销售纯电动的汽车和大巴。

  在叉车方面我们也是一样把最核心的电池技术应用到叉车上,主持人说国内第一家,可以骄傲的说,我们在全球是第一家把这个电池应用在叉车上的,我们也知道我们这边是装备企业的企业家了,我们在叉车领域里面主要是,原来是内燃叉车或者是铅酸电池叉车,这两类叉车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根据国家最近发布的物流中长期规划,其中有一是绿色环保,我们现在向市场提供的电池叉车完全符合了这样的潮流和方向。所以归结来讲,我们认为创新,持续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最核心的动力和源泉,比亚迪从成立到现在,我们有近四万名工程师做不同领域和产品的研发。我们每年在中国和世界上申请的专利大概超过1500件,在中国专利的排名,一直是在前十名。这是长期以来的技术创新得到的结果。谢谢大家。

  荀卫:我有一个小问题啊,你们研发的投入占营业额的百分之多少。

  王惠明:百分之四到五。

  荀卫:那很高,中国企业达到2%就不错了,能达到四到五就是创新性企业一个很好的水平。

  王惠明:我们企业从前面到最近几年处在一个困难的时期,研发投入方面在不断的投入。

  荀卫:这是本质了,非常好,下面有请中集天达罗雪罗总给我们做分享,也做了一些很精彩的案例,有请。

  罗雪:简单介绍一下,中集很早就做物流装备了,90年代初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最初集中在航空物流领域上,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在最初是以收购,购买国外的先进企业的技术为主,包括专利。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和吸收,然后加上自己的研发团队的开发。目前在航空货库领域已经可以与国外的一流大佬们同台竞技了,最近几年因为内外部的规划和调整,我们从航空进入了更广泛的天地,也取得快速的发展,这个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外的先进的,与国外领先的同行在技术上、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怎么样寻求突破?一个方面我们是利用原有的在航空领域的技术积累,延伸到航空之外,特别是一些重型物料的处理上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比较好的企业效果和社会效果。在钢板库,钢卷库这些重型货物的处理上。

  另外是结合自身的背景和优势,以及客户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化需求,业务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不能完全叫做创新。早上大家聊得比较多的融资租赁。现在已经有一些实实在在的案例之外,也有大量的,目前正在进行商谈中的案例。因为中国的社会环境,大家都清楚的。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融资上确确实实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因为一些行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又有这种固定资产的投资的迫切的需求。结合我们自身的背景,我们在这个方面上做了很好的尝试。

  荀卫:非常好,跨界融合是我们创新一个很重要的类型。一会儿我给大家一个案例,我刚刚接触到的案例,我们也有一些投资方面的案例,也是跨界融合的创新。我们知道山东兰剑物流有21年历史,由归国的博士和硕士组建的一家物流装备类企业,主要是覆盖了国内烟草行业。这个方面有很多的精彩的思路,下面有请吴耀华吴总做分享。

  吴耀华:感谢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去年坐在这也跟大家探讨物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今年到这里来,因为刚才也说了,我们主要是集中在烟草行业,可能大家对兰剑并不是十分了解,我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就像刚才荀卫总说的,作为我们学术派的创业团队,我们自称是学术派,大家做技术的事情在企业里面都有技术的疯狂,我们希望做新的技术、新的创新、新的产品。2003年我们刚刚进入烟草行业领域,当时处在一种电子标签的分拣技术方面。实际上我们提出了采用自动分拣的技术。我们自己叫做新一代的卷烟自动分拣技术。

  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从一代到第五带卷烟的高速分拣系统。我们感觉在这个行业做得比较专注,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技术,有自己的产品,所以应该说像您讲的,去年我们在烟草行业已经占足够的市场份额。实际上对我们的发展来讲,也意味着进入到一个瓶颈阶段。如果在这个行业不进入新的行业,不走出去的话,我们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实际是受到了制约的。因为这个行业的市场就是这么大,我们已经占到了百分之四十多,将近的一半,在这个行业里面处在一个比较领先的位置。

  所以说像您刚才讲的,包括今天的题目,就是如何追赶国外的新技术。我觉得实际上还是始终把自己定位在需求,要抓住需求。就是说我觉得中国人做东西并不差。实际就是说我们至少我们以前比国外,有落后的地方,主要是我们的需求不够。

  比如说像汽车制造行业,国外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我们自己汽车制造业才刚刚发展起来,所以我们本土的汽车装备行业发展得比较慢。但是这些年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到本土汽车行业的装备制造业也快速地发展。现在已经开始超过国外的汽车装备制造行业。所以说,我觉得创新是源于需求的,只有我们有新的需求,有更高的需求,有超过国外的需求,我们的技术一定比他强。

  我们下一个创新源于什么地方?我觉得我们兰剑定位在,也就是说在电商领域。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电商领域?实际上去年我们去了美国,去了哥伦布这个城市,哥伦布这个城市很有意思,大家去得不太多,但是美国物流专家把它称为美国物流中心。这个城市在美国中部偏东北一点。所以,像DHL等整个物流中心都设在这个城市。所以说当我们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也发现了很多的电商配送中心也在这里。我们去了一个在美国做箱包的电商公司,整个的物流中心在这个地方。我们参观完了以后有一个深刻的感慨,我跟随行的公司团队人员讲,我说我们发现新大陆了。因为我们看到了电商的需求。

  实际上刚才大家都在谈电商,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和我们以前传统物流里边,我也经常提到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我们以前传统的物流叫做仓库是以存为主,以分为辅,所以不太需要人。主要是存,实际上电商的仓库最本质的是以分拣为主,以存储为辅。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大量的人意味着成本的大量增加,所以必须要用现代化。但是如果现代化的装备超过了人工的成本,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东西。所以说当我们中国的电商在快速的发展的时候,这样一个巨大的需求就产生了。所以说我去了哥伦布以后我发现他们还在用传统的自动化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中国企业做电商物流的机会来了。

  阿里巴巴、京东和唯品汇,实际这些量都已经超越了亚马逊。实际上我们的电商规模已经做上去了,所以说电商物流的需求,真正的需求也就产生了。所以我觉得接下来我想中国也会有一批企业,都会在这个领域里边脱颖而出。我们兰剑作为专注于某一个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只有有自己专业技术的时候,我们才去深入做这个行业。

  所以说这么多年来我们还是集中在烟草行业,当然。像电力也好,医药也好,我们也做一些,包括教育、军事等等都有涉足。我们不认为我们在那些行业比其他的国内的同行有更多的优势。我们恰恰觉得我们要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以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创新进入这个行业,所以我们定位在电商,是因为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技术。刚才我说了,我们强调了我们的储分一体的技术。就是说我们把分拣和仓储合二为一。也就是说分拣的时候就可以快速地分拣,同时又能完成仓储。实际上我们传统的物流理论,就是仓储和分拣、配送三个环节,我们想象应该把仓储和分拣合成一个环节,这样的会节省大量的用地。提高我们的效率,可以使效率成倍的增长。

  所以说我想兰剑这么多年一路走下来,我觉得我们只有真正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够在行业里面站住脚。也就是说才能够在这个我们有的时候有一些价格战,是吧,会有一些市场的竞争。其实我觉得,真正的能够把价格做低也是一种竞争力,你能够很好地生存。实际上对整个行业发展不是一个坏事。

  我想创新不意味着价格的增长,而是要为客户带来更大利益的时候,说老实话,你就是要降低成本,就是要提高效率,你创新了,你更自动化了,你的成本还要更地。如果你说我创新了,我非常自动化,我成本上去了。对客户来讲没有带来实际的效益。所以说你的创新也不可持续。也没有办法推进。

  现在企业发展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所以不可能取决于买一个天花乱坠的东西,而使企业没有效益。所以说我觉得兰剑这些年的发展得益于我们专注于市场某一个需求的创新,把这种创新始终和市场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能够真正为客户带来效益,能够真正为客户带来效用。这是我们的体会。

  荀卫:讲得非常好,实际上中国企业都有后发优势,至少在国际领先了,把美国甩后面了,我们互联网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我们的规模和微支付,是吧?像我们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在基因测序方面也是排在世界最前面了,所以我一直认为,我同意吴耀华吴总的观点,中国不缺乏创新,创新是不是被市场检验了,不是说我做一个空中楼阁,我创新了,我付费,消费者是不会付费的。刚才讲到了一点,我们团队不是搞技术的,但是要有疯狂的精神。我们要把它翻译成互联网语言是不端不庄,有点二。执着下去,是吧,你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回报。

  下面是王转王总,也是我的老师,我们知道昊鼎是国内很多公司接到单子做不下去了会找昊鼎。这是真正有品质的公司。我们把时间交给王总。

  王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平台跟大家做交流,其实我是北京科技大学的老师,同时一直从事物流的教学、物流的研究、培训。还有是针对社会提供一些物流的咨询和规划服务。应该说这20多年我一直在做这个工作,那么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感觉到从整个中国物流业,物流装备业来讲,我们和国外有差距,这是不容置疑的,肯定有,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差距在于哪里,我想着重从整个系统角度来说,其实今天也有很多的专家,很多的老总在讲我们整个大的物流需求、物流背景在变化,我们装备产业面对的客户和需求是越来越复杂的。一些物流装备的主要需要场所和企业,其实很多是在物流中心,节点内部的,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是能生产很好的一个单体设备,我觉得我们根本的差距还是在整个系统规划方面,也就是说我们的软技术、软科学方面。这个方面是我们一直致力于期望能够把这些方面能够有所提升,其实通过这么多年的一些工作,一些项目经验我们也是在不断的提升和归纳,做出这样一个做物流系统规划的方法论,包含企业物流网络的规划,企业物流中心的规划,还有就是说一些我们自动仓库,一些小型的。

  其实这些规划大家知道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经营业态的企业,其实有根本的区别,不可能说我研究一个方法论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说这里的话我们会结合项目的情况,不断地去做服务,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提升,也得到了一些非常系统的方法论,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毕竟是一个很小的公司,我们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也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说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以后更多的努力,把一些知识和方法能和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客户,和在座的更多的装备企业来共享。这是我对整个物流装备产业要赶超世界一流水平,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荀卫:谢谢王转王总。我们物流的发展一定是来自于我们六位嘉宾,实际上他们共同讲了一个问题,就是说要真实地看待这个市场,要一点一滴地做起。我们持续改进一段时间以后,你回头会发现我们前进了一大步,我们很多领域的创新是基于一点一滴做起的。我刚才谈到了,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我们做了一个有关收购的事,这是一个创新,大家有听说过有一个叫做蓝犀牛的做物流的企业吗?没有听说过吧,我问过所有人都没有听说过,这家用嘀嘀打车的模式做了一个城市货的,我们都不知道,影响力很小,但是我告诉你他是这样的,去年的时候估值一个亿,我们联合一个基金投资了10%,一千万,今年被联想控股,估价一亿美金,我们准备抛出,从生意上来讲我们赚了六倍。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市场的需求点。刚才有嘉宾讲过了。

  实际上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做的创新,一定要想一个颠覆性的主意,能不能重组,比如说我告诉各位,以后所有的中介行业几乎不在了。如果您的企业建立在中介、信息不对称基础上他就有很大的危机,今年前不久在乌镇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你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和马云的演讲了吗?非常有危机感,很有可能会被颠覆,马云的模式有一定创新,但绝对不是革命性的创新,马云80%的钱来自于竞价排名。实际上跟央视的广告费一样,对不对?实际上现在的央视广告费和互联网广告比较起来,已经是大幅度的降低了,央视自己都在做全产业了,央视在互联网也开始卖广告了。马云这种卖广告位的方式,靠竞价排名,你给我钱越多,我越给你往前排。这种方式和在王健林的商场里边去卖广告是完全一样的。

  我曾经做东方家园的物流部的经理。你要把产品放在端头和货位上要交钱的,谁给的多我就放谁的。一旦这个环节被打通,马云的危机在于什么,他吃的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饭。如果说有消费者知道,这个衣服,这个品牌,他的羊绒含量是多少他的设计成本是多少,大家很自然的会选择什么,会选择性价比合适的,是吧?我想买一个中档水平的,我挑一个羊绒含量中等的,我买一个高的就多付一倍的价钱。

  但是你在马云的天猫和淘宝上希望买东西的时候,他给你推荐的不是性价比最高的,所以所有的中介终将会被颠覆。大家可以看一下搜房网,像我爱我家等等的,连在一起,很快他们的钱没法挣了,为什么?他没有门店,他加了一倍的销售顾问的佣金给他,大幅度降低了买房人租房的成本。所以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善!刚才谈到了蓝犀牛,我们没有听说过,你注意,过一段时间会挺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包括钢外的大基金都非常看好这个行业,如果我们讲创新和互联网联结在一起,一定要想我如何去颠覆这个行业,这是我们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本质,下面机会非常宝贵,我们给两个提问的时间。

  这样,我们也可以会后交流,因为时间也比较紧张了。后面还有一个晚宴,下面我想请各位老总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我们如何实现这种追赶或者是说超越。我觉得追赶可能这个词我不是很欣赏,我觉得如何实现超越,我觉得超越是一个更正能量的词,我们首先由王惠明王总开始。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先进的制造业,物流的装备制造业,以及包括像规划这些行业里面如何实现超越。请您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有请。

  王转:我觉得所谓的超越,关键要从整个的系统角度,规划角度入手,这样的话成效更大。

  吴耀华:我觉得这种超越有人说过弯道超车也好,跨越式发展也好,实际还是由需求决定,如果说像刚才说的,采用一种颠覆式的创新和技术,这个才是能够实现快速的超越。

  罗雪:我认为一个是把握住客户需求,一个是要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路径实现超越。

  王惠明:我觉得超越的话,首先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实现超越。

  蔡永珍:我认为是要持续的去关注围绕客户价值的提升,然后来不断的优化自己,不急不躁,静下心来专注在自己的行业中。

  张进:我认为这个超越,新松的目标是走出去,成为一个国际品牌。走到国际市场上去。这个才能真正实现和国际品牌融合。

  荀卫:非常好,在我们今天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请大家记住这六个关键词,系统思维、需求第一、合理路径、坚持不懈、远期价值,以及走出去的国际视野。我希望我们以这样的胸襟和远见,大家在物流行业发展上永远在一起。谢谢各位嘉宾,我们今天会议先到这里,把时间交给江宏主编,有请。

  年会总结

  江宏:谢谢。我受吴清一教授的委托做一个大会的总结,我以简短的语言,简单地分析一下我们这两天干了什么事情。

  从昨天到现在有两个大会,一个是物流装备业发展大会,一个是企业家年会和领袖峰会。这两个会议主要体现出我们做了差不多两件事,第一是我们认清了目前所处的环境,到底什么样的环境。首先是社科院荆林波院长给我们分析了一下大形势,我们从快速增长进入平稳增长的阶段,所以在这样一个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之下,我们要面临的是一种增长方式的转变。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都会有所体会。我们国家整体经济从战略机遇期已经进入了一个战略过渡期,但我想可能对物流装备企业来讲的话可能当前还是一个机遇期。

  第二,从我们物流行业来看,因为我们都是物流装备的企业,肯定要服务于我们所处的行业。有很多专家分析了物流行业的现状和趋势,尤其是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说的汪鸣所长给我们做了很细的分析。整体来看,物流业增速高于GDP的增长,政府对这个行业非常重视,物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提高,今年也出台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明确的要求。

  其中也针对物流装备业的发展做了非常明确的指引。这是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大家针对装备业分享了很多的真知灼见。最明显的是说我们的春天到了,我们市场机会非常好,我们把握战略机遇期,进行下一步更好的、更稳定的、快速的发展。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我们怎么样把握未来前进的方向,我们要怎么走?

  首先,蔡会长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从重速度到重质量,规模增长到效益提升,这两个关键的方向。我们的技术发展方向,是标准化、专业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柔性化。很多方面我们大家都有共识。

  其次,京东王银学总监从用户的角度给我们很重要的经验分享。谈到了装备的选型原则,讲了甲乙双方怎么样进行合作共赢,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他提供了很好的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第三,大家忘不了王继祥主编的精彩发言,做了很好的技术装备市场分析和市场趋势的把握和新理念介绍。我想能够给大家提供很好的提示和帮助。

  那么,我们最后向何处去?我想我们《北京宣言》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提示,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第一是社会责任,我们服务于中国物流业现代化体系的建设,围绕物流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第二是创新发展,增强我们技术实力,这是我们物流装备企业的主要工作;第三个是在技术方面满足市场的需求,提供先进的、绿色环保的,包括标准化的设备,满足客户的需求;第四个是我们以合作共赢的方式来建设我们健康的产业链,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总结一下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有哪些,我也不知道这个概括对不对,我也是用四个词:

  第一是信心,我们肯定充满信心面对未来的发展。

  第二是要有远见,刚才很多人进行了分享,比如说我们针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分析,进行国内市场的积极开拓;针对现在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远景,怎么样进行国际布局。

  第三是创新,这也是今天可能提到最多的一个方面。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刚才荀卫荀总说的模式创新和人才激励机制的创新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内涵。创新是我们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最后是合作,我们怎么样能够在一个大的环境下来共同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我想,我们杂志作为平台,举办这样的活动,之所以今天能够汇总大家在一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大家有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合作的理念。我们杂志社以我们的资源和优势,能够提供一个这么好的交流机会,在此我也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谢谢大家。我们这次会议就到此结束了。谢谢。明年再见!